content

秦墓出土2400餘年前神秘液體(圖)

 2010-12-12 21: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昨天,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在西安清理一座戰國秦墓小龕過程中,發現了一件青銅鼎,內有半鼎湯,湯內還浸有數根骨頭。這個發現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

與「骨頭湯」一起出土的是,疑似「酒」的神秘液體,雖然早已氣味全無,卻珍貴異常。據悉,「骨頭湯」和神秘液體已保存了2400多年。

秦墓出土神秘液體

11月25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專家在西安咸陽機場二期考古工地清理一座戰國秦墓時,出土了銅鍾、銅鼎兩件青銅器,器物內分別盛有疑似「酒」的液體和「骨頭湯」。

這座戰國秦墓規模不太大。咸陽機場考古隊隊長、副研究員劉呆運說,在這座豎穴土坑墓的小龕裡,他們發現了3件陪葬器物,一件為銅鍾,高35.2厘米、腹徑22.5厘米、底徑14.2厘米;一件為銅鼎,高20厘米、腹徑24.5厘米。還有一件是漆器,木質已腐朽,只剩下漆器的銅底座和小蓋子。他們在搬運銅鍾和銅鼎時,感覺裡面有液體。

骨頭湯是首次發現

考古人員將器物運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涇渭基地,打開後發現銅鍾內有二分之一容積的液體,液體微濁,無味,半透明,隱約見器底,鍾底有一個殘碎的小陶器。考古專家說,鍾是古代一種酒器。他們推測,這些液體可能是當時的「佳釀」,裡面的小陶器可能是打碎的小碗,推測是故意打碎放進去的,以方便墓主人「飲酒」。初步估計,銅鍾內的液體約有1000毫升。

打開銅鼎蓋,發現鼎內有半鼎湯,湯內浸有數根骨頭。湯色渾濁,湯表漂浮銅鼎脫落的綠斑鏽,鼎內骨頭由於綠鏽浸漬,部分已變為綠色,骨頭物種目前尚無定論,有待於進一步的實驗室研究。由於封閉較好,「骨頭湯」已保存了 2400多年。

劉呆運說,目前只知道鼎是古代禮器中的食器,用來煮肉盛肉的,這次考古發現證實了這一點。骨頭湯的發現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考古人員將提取銅鍾中的「酒」和銅鼎中的「骨頭湯」,對其成分進行化驗分析,做進一步的研究。

此前幾天,考古人員在這座墓旁的另一座戰國秦墓裡也發現了相同大小的銅鍾、銅鼎、漆器,還有一頭牛的左半邊骨頭。遺憾的是,銅鍾的蓋子有破損,裡面僅殘留少量液體;銅鼎殘破嚴重,還未清理。

釋疑 墓葬主人是何身份

考古專家說,按照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他們判斷該墓葬為戰國晚期秦人墓葬。戰國時期的秦人墓多為豎穴土坑墓,而器物的腿多為渾圓形。

考古專家說,該墓葬周圍有多座類似墓葬,而它們距離附近一座秦王陵僅300米左右,應該屬於戰國時期秦王的陪葬墓,墓主為當時的「士族」。

液體為何沒有揮發

根據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殯葬制度,用「骨頭湯」「酒」陪葬應是當時的一種墓葬風俗,此前也出土過裝有骨頭的青銅器,但帶湯的骨頭還是第一次發現。

為什麼沒有揮發?劉呆運說,這是因為墓葬良好的密閉條件,且沒有被盜擾。其墓道全部用夯土夯實,而且銅鼎、銅鍾被放置在墓內的壁龕裡,乾燥情況遠勝坑底,也沒有被破壞。另外,銅鍾、銅鼎密封十分嚴密,「當時發現有密封的痕跡,但古人用什麼來密封的,還不清楚。」

另一個墓葬中,因為沒有龕室,銅鼎、銅鍾都在槨內存放,由於棺槨坍塌,致使銅鍾內液體揮發,只殘留少量。

神秘液體 到底何物

幾年前,考古人員曾在西漢墓的銅鍾內發現26公斤的神秘液體,經鑑定是西漢美酒,翠綠清澈。

去年,考古人員在眉縣發現一個秦代酒壺,裡面裝有秦代的美酒。這次發現的神秘液體到底是不是當時的酒,如果是,是用什麼糧食釀造的?而骨頭湯內放的是什麼調料?骨頭到底是什麼動物的?

劉呆運說,這只能等到專家們做進一步鑑定後,才能得出結論。同時,對這些湯進行實驗室分析,可以瞭解到湯中還有哪些東西,對於研究戰國時期的飲食習慣有著重要作用。

来源:倍可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