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都被收買了嗎?」(圖)

 2010-12-11 21:5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中國有關部門為海外設立「孔子學院」的大學提供資金

「研究中國的學者都被收買了嗎?」這是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中國經濟的穆嘉(Carsten A. Holz)教授2007年4月發表在《遠東經濟評論》文章的標題。推崇這篇文章的魯道夫寫道:「讓穆嘉憤怒的是,他發現在許多專家那裡(事實上或許是全部,他沒有舉一個正面的例子)都缺乏學術研究的核心部分:獨立思考、批評性探討和直言不諱。相反卻討好中國的權力、國家官員和獲益者。穆嘉在許多文章中看到故意忽略、甚至美化一黨專制的社會現實。」

魯道夫認為,「儘管這個標題,穆嘉沒有進一步探究賄賂,也就是任何給予研究中國的學者直接付款問題。他只是揭示了自由社會的學者是如何迎合一黨專制(他們更願稱之為‘威權政府’),以保持在當地觀察研究對象的可能性。這對研究中國的學者來說,過去(現在也是)只能與那裡的國家機構‘合作’。任何外國人都不得單獨在中國調查研究。現在依然如此。否則,要是做點什麼,就會很快被歸為間諜,被捕、驅逐甚至判處多年徒刑,都不是稀罕事。」

他指出,讓德國教授「開心」的通常的「合作夥伴」是:作為「中央政府一個部門」的社會科學院,或者「黨中央委員會下設的馬列編譯局」。「德國高校和學術組織有上百個‘中國合作項目’,每個項目都是這樣編織的,因此可以說:獨立的德國學者鑽進黨委書記的羽翼下。他們知道這一點,也採取相應的態度,不要輕易冒犯中國各級的當權者,否則合作也就泡湯。所以,對於正在進行的北京針對奧斯陸的諾貝爾委員會以及同時針對所謂‘不願讓中國崛起’的‘西方’的宣傳攻勢,事中國研究的德國教授們保持沉默。」

替北京傳播「軟實力」

文章還指出:「與穆嘉寫下其譴責的2007年相比,現在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沉默和美化。如今僅僅在德國,就有一打大學直接從中國的中央政府部門拿錢!這幾天,‘來自87個國家的代表’,如新華社報導的那樣,聚集在北京,參加‘第4屆孔子學院大會’。報導說他們都是響應總部的號召而來。」

「這個‘總部’還有12個德國‘研究所’組織‘中國文化的傳播’,總部的名稱聽起來像黨的機關,‘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其網頁上的自我介紹自相矛盾:‘非政府機構,教育部下屬事業單位’ 。」

文章稱,「這個‘領導小組’幾年來向12所設立所謂孔子學院的德國大學匯了很多錢。每年10萬美元,漢學教授們可以用它經營,比如,柏林自由大學年初發生過,一位中共中央黨校的教授介紹黨內的‘民主’發展。」

作者最後指出:「……這一切究竟為何?為了傳播北京的軟實力!研究中國的學者都被收買了嗎?看來是這樣。對於北京抨擊諾貝爾獎委員會,他們的沉默只能這樣解釋。」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