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第三屆國際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高峰研討會」,全球九所頂尖藝術與設計院校的校長與會,從中既看到了全球藝術教育的現狀,也看到了共同面臨的問題,以及各自的應對策略,其理念與方式的互動,對於中國當下的藝術教育,有很大啟發價值和現實意義。
危機還是機遇?
——藝術教育的角色與位置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院長托尼·瓊斯認為藝術學科的界限正在模糊,藝術創作的界限也變得模糊,藝術教育應更強調一種博採眾長的「雜家化」學習模式,讓學生進行「複合型」學習,而培養的空間也應更為廣闊。但這並非完全否定專門化、核心化的教育理念,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探索和研究藝術教育的切時之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介紹了中央美院在面對全球化與國際化趨勢的應對策略,如對現代設計專業的強調,在積極繼承發揚傳統工藝的同時,更加關注諸多媒體設計、服裝設計、汽車工業設計等新興領域;在傳統的架上藝術與前衛藝術之間努力尋找課程設置上的平衡,如對基礎素描強調的同時又成立了實驗藝術系;同時對於專業的細化與跨學科之間的矛盾,通過跨系的公選課程的設置來彌補兩者間的縫隙,這些舉措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傳統還是變革?
——藝術教育與實踐的距離
全球化語境的當下,實用性的訴求更為迫切。舊金山美術學院副院長兼學術負責人傑納尼·普利布里斯基認為將藝術和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這樣才能凸顯出藝術教育的價值。美國加州美術學院院長斯蒂芬·比爾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在藝術院校中的學生也非常希望能夠把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的項目中去,運用於改造世界的過程當中。他提出「只有基於項目的課程做法才可能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藝術教育中應該讓學生富有創意,能夠用富有創意的方式與其他人進行合作,同時也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與設計學院與很多公司及政府進行合作,就重要的環境和經濟問題進行合作。為此學校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育資源,這樣不同的專業就能夠靈活的應對社會的需求和面臨的挑戰。該院院長傑·庫根指出藝術教育實際就是幫助學生能夠通過創造力和他們的目標來改變世界,能夠通過創造力來找到事物的意義所在。
從討論中能夠看到,當前國際藝術教育的一個比較明確的主張就是藝術教育與藝術實踐的緊密結合,學生在藝術學院的學習以創新為核心,但是這個核心又要以實際應用為基礎。
思維還是技藝?
——藝術基礎教育的認同與分歧
基礎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一種共識。芝加哥美術學院院長托尼·瓊斯認為:「我們首先要解決基礎教育的問題,然後再談課程,再談國際化、全球化的事情。」但是關於基礎教育的具體內容,如何進行基礎教育,來自中西不同院系的院長們卻有著各自不同的見解。
中央美術學院在基礎教育方面非常強調素描基本功的鍛練,潘公凱認為基礎素描的教學在歐美院校的淡化,背後所體現的思路是擔心嚴謹的基礎素描訓練會束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是中央美院的思路是嚴格的基礎素描訓練不但不會束縛創造力的發揮,而且還會訓練手、眼睛和大腦的精確配合,提高學生手上的技藝能力。這是結合美院自身歷史與經驗所作出的總結和判斷,並且將其加之於實際教育當中。
丹麥皇家美術學院視覺藝術學院更強調思維上的訓練,該院院長麥克·博高認為基礎教育要「讓學生自己睜大眼睛,去體驗,去觀察,去觸摸,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喜好。」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蘭·霍華德則表示自己根本沒有所謂基礎教育這樣一個概念,他根據自己學校的實踐教學指出,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專業領域的重要性,以及尊重學生自己選擇的靈活性,讓學生自主決定要學什麼。
可見在基礎教學性質、內容和重要性上,中外校長既有共識,也存在分歧。這種分歧的存在,既有各個國家藝術傳統發展的遞變差異,也有學生整體文化傳承與藝術素養的差異,以及不同國家藝術氛圍的差異等因素,它們的合力制約和影響著藝術基礎教育的理念及其實施,至於這種對基礎教育理解的不同所造成的結果好壞與否,也許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檢驗。
- 關鍵字搜索:
- 傳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