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業主管眼中的中企海外收購(下)
【記者劉林編譯報導】整合一個收購來的西方企業並不容易。整合過程與談攏收購價一樣重要。由於中國企業固有的特質:絕對服從上級,管理權結構不透明等都為企業的整合帶來困難。一位失敗交易的參與者說:「與中國企業合併,是危機與機會並存。」
曾經經歷過收購整合的西方企業主管大多認為,整合的初期過程比較好。被併購的西方企業通常會保留一部分自治權和企業的名稱,原來的企業老闆通常會被中方挽留,領著高薪,但通常只是出任一個象徵性的職位。在受訪的西方企業主管中,只有一家北美公司的主管感覺合作缺乏誠意,「趁有一天我不在公司,公司的重要職位都被(中方)撤換了。」他的同事則認為中國人只是想取得對公司的控制權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企業計畫的方向改變了。自然資源公司成了被捕獲的向中國提供資源的供應商,而不是公開面對市場經營的公司。一名拉丁美洲礦業公司的主管回憶說,西方人認識到,中國企業的新目標就是擴大開採量,而不是利潤。
一家已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歐洲公司前老闆說,他喜歡他的中國新同事,但是,整合後的企業缺乏公開討論,導致矛盾。「在中國企業,從不會有人反對他上司的決定,決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什麼人做了。」對中國企業來說,經營一家西方企業是困難的。一位受訪的被收購的西方企業主管說:「中國是一個級別分的非常清楚的社會。」另一公司的資深主管開玩笑說,這是「北京效應」,「從把公司賣給對方到現在,和他們一起工作已經有1年了,我至今還沒弄明白他們的管理結構和流程。」他說:「所有資深主管都離開了公司,下面的員工都在找新工作。」
另一家被併購的歐洲公司前老闆說到,即使是決定一件非常簡單的事,也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公司骨幹都離開了,」他補充說:「在原來的公司總部,公司就是一個空殼。」
幾家礦業和石油公司老闆也表示,中國公司方面在收購後留住人才的能力有待提高,技術員工和專家對公司的價值來說非常重要。隨著中國企業從地下開採資源,對此中國企業非常在行,但是進入到更加複雜的消費市場、客戶工業,一個更好一些的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其他新興國家如印度和巴西在私人企業運營方面佔有優勢,並且更具有國際性的文化。更持久的跨國公司,如雀巢等,通常是跨越民族的。
總而言之,外界很難相信中國企業和政界想要的運營模式就是背後有隻手真正掌控著整合後的公司。儘管許多中國大企業可能從不會像西方企業那樣發行股票,並且,不受政府掌控,但這些企業如果想在跨國貿易中獲勝的話,至少要朝著這個模式發展。至於其它國家擔心透過企業滲透過來的政治控制,中國必須要放鬆對它巨大的國企監控,並讓這些企業的權力結構更加透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