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火:利益鏈規律和系統性問責造假
11月15日的一場大火,燒出了上海的原形。鱗次櫛比的光鮮高樓背後,其實有著孱弱不堪的本質,以及藏污納垢的冷酷事實。截至上週五,已經有12名嫌疑人被拘留審查,但58條活生生生命的逝去,令人感覺12:58的比例是如此輕飄飄,但縱使扣查更多的人,又怎能減輕瀰漫在這座城市空氣中的悲哀?
兩名焊工難負罪責
上海警方說,隨著扣查人數的增多,證據鏈已趨完整。證據鏈的說法,令西蒙周想起網上盛傳的這項工程的利益鏈圖示。靜安區膠州路728號大樓的節能保溫改造工程,據稱造價約為3000萬元。而參與承包、分包這項工程的企業,有名有姓的至少5家,加上目前尚不清楚姓名的包工頭,至少有10個以上的單位和個人。而肇事的兩名河南籍無證電焊工,處在這條利益鏈的終極末梢。據官方說,事發之時,兩名焊工發現無法滅火,竟閃身逃走。
可以想像,這兩名無證焊工,一定是工資低下、終日揮汗如雨的農民工。他們無社保,缺乏安全防護,沒有消防措施,掙的是自己的血汗錢。而在火災發生之時,是出於本能逃離了現場。但不幸的是,這場大火奪去了58條無辜的生命。在向他們興師問罪的同時,更應該思考,是誰讓這些無證焊工上崗的?是誰令他們在沒有消防措施的情況下貿然施工的?又是誰一手製造了不合格的保溫材料,致使大火一發不可救?
焊工有罪,毋庸置疑,但他們的肩膀瘦弱,他們的力量有限,他們本身並沒有生殺予奪的能力。面對58條逝去的生命,他們更扛不起這滔天的罪責。遺憾的是,基於弱勢,他們只能居於利益鏈的終極末梢,拿著卑微可憐的工錢;同樣,也是基於弱勢,他們可能還是腐敗官商用來逃脫法律懲罰的擋箭牌和替罪羊。
鏈條末梢屢被重罰
上海大火,最先被扣查的就是這兩名焊工,從執法層面來看,扣查他們順理成章,無可非議。但從實際情況看,弱勢焊工操作有誤,最多隻是肇因之一。而非法轉包、分包,企業無資質行賄受賄霸王硬上弓,才是導致大火的根本原因。兩相比較,罪過孰輕孰重不言自明,焊工表面上是過失犯罪,其實質卻是被裹挾進官商腐敗之中的被動犯罪。從道德層面言,他們將來入監服刑,值得同情。
韓寒說,「中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智商和官員們不斷下降的道德之間的矛盾。」處在痛苦悲哀中的上海市民,已然看透本質,現在發出了理性的聲音:兩位焊工並非罪魁禍首,官商腐敗才是真正元凶。他們要求徹查事件,嚴懲違規發包轉包、躲在幕後交易拿贓錢的官員。
按照一般的處理慣例,上海大火最終的結果,幾乎不用猜,兩名焊工判刑,承包商入獄,負責消防、安全生產的官員下臺,相關政府要員丟烏紗。類似的情節,在大陸已多次上演過,別地如此,上海概莫能外。但這樣的處理結果,一旦和利益鏈對比,就會發現一個規律,越是處於利益鏈下層末端的人,獲得的處罰就會越重;而越是處於鏈條上方和核心位置的人,反而獲得越來越輕的處罰。這樣奇怪和混蛋的現象,這些年來被屢次三番驗證,最終竟演變而為一條定律。
問責造假腐敗難除
如果將此定律和問責制聯繫起來,還會發現另一個現象,被問責免職的官員總能異地復出。探究其因,應源於集體腐敗:部分地方的黨政機關、司法部門已形成默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有大事件發生時,為應付中央及民意,一定有官員被推選出來接受問責。鑒於被問責者為同僚或上司付出的犧牲頗大,依照體系內潛規則,其利益共同體必然會在其他方面予以補償。於是,被問責免職的官員總是能東山再起。這樣一條被命名為「系統性問責造假」的潛規則,和利益鏈處罰定律總是能在現實中攪到一起,相生相伴,相輔相成。於是,腐敗難除,事故頻發,民生被欺。
上海大火調查小組要員多、陣容強,但鑒於這樣一條規律和這樣一條潛規則的存在,要讓百姓信服結論,滿意處理結果,很難!有消息說,此次火災震動中南海高層,至少4位政治局常委做了批示,在這樣重視的前提下,但願最終的處理不是只拿兩位焊工做擋箭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