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食品通脹歸罪於美國(圖)


北京農貿市場上

一些憤怒的中國消費者譴責美國的貨幣政策造成了中國的通貨膨脹。此前,中國政府決定強制實行食品價格控制措施,包括為貧困居民提供補貼,並增加燃油供應。

當北京的超市工作人員修改商品價格時,消費者們搖著頭表示不滿。

在中國各地,通貨膨脹造成幾百種商品物價飛漲,從大蒜到瓷器,從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到燃油,價格都在上漲。

中國上個月的消費價格指數增長了4.4%,像余女士這樣的消費者感覺最為強烈。她說,她裝滿菜籃的花費一天比一天貴,這影響了她的生活質量。她同意中國政府做出的批評,將通貨膨脹歸罪於美國的貨幣政策。

北京表示,美國給經濟注入6千億美元的行動將會導致大量現金流往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刺激通貨膨脹。

世界著名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的經濟學家康頓說,余女士和中國政府對美國引起通脹的批評只對了一半。康頓說,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一個供給現象,價格很快就會穩定下來。

康頓:「由於降雨太少或太多,或太陽黑子活動和任何其它的自然災害,供給好像總是一個問題。但是,這些衝擊是暫時性的,供給會恢復,價格也會回落。我不認為中國消費者將看到「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1塊錢又1塊錢地持續上漲。我想,這只是一次性的價格調整,價格最終會穩定下來。」

中國今年夏季遭遇了嚴重的洪水災害,此外,初冬的寒流也造成農作物減產。

但是,政府仍然擔憂飛漲的物價。由於中國很多家庭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來購買食品,因此,物價問題在中國具有政治敏感性。

為了控製成本,中國國務院星期三晚上宣布,對主要食品價格實行控制,為貧困居民提供補貼,並增加燃油供應。中國政府希望這一干預將阻止消費價格過快增長。糧食、油、糖和棉花都是中國政府希望穩定的市場。

官員們說,他們將進一步打壓價格投機行為,懲罰那些非法囤積商品、哄抬價格的人。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政府面臨著困境。如果過於猛烈地打擊通貨膨脹,可能會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並傷害到經濟向國內消費轉型,減少出口依賴的努力。

食品價格飆升曾鼓勵許多中國人參加了1989年的天安門民主示威運動。後來,政府出動了坦克和軍人,那場運動以流血衝突告終。

看中國編輯選取部分美國之音讀者的評論給各位看中國讀者:

**美國人 (美國):美國增發的錢都還沒出來中國國內物價就漲了,這和美國什麼關係都沒有。中國政府自己拚命印錢,自己的責任別推到美國頭上來。就中國高物價來說,則是中國實行高額稅收和通貨膨脹的結果。中國稅收佔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驚人的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裡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亦表示,今次通脹主要是貨幣現象,但中國在採取緊縮貨幣政策同時,用於救市的4萬億人民幣支出仍充斥市場,貨幣存量高。

**任思思 (CHINA):中國「政府」一面指責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把通脹的責任推給美國引發反美仇美情緒、轉移國內矛盾;一邊繼續壓低人民幣匯率、繼續貨幣寬鬆政策、乘機大量印鈔放貸衝擊、劫掠老百姓的那點儲蓄,利用通脹賺個盆滿缽滿。

**一廂情願 (加拿大):中國的領導人不是在國際上剛講過不要將自己國家出現的問題歸咎於別人嗎?真是可笑!!!

**國人 (中國):中國通貨膨脹是在美國二次量化寬鬆之前就發生了。可能美國到現在二次量化的錢還沒有發出來,不能誣陷別國。

**任言 (中國):一些憤怒的中國消費者譴責美國的貨幣政策造成了中國的通貨膨脹。此話不確切,中國消費者受中國政府誤導是真的,因為中國政府將通漲定義為輸入性通漲,變相地說美國人造成了中國的通漲。中國物價上漲的最根本原因,是經濟秩序的混亂所致。由於流通環節太多,生產者與消費者均受其害,而中國政府又放任不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