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頭捅婁子 領導出訪忙善後(圖)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法帶來的228億美元巨額合同,讓有生意人稱號的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11月4日於愛麗絲宮的簽約儀式上,笑得合不攏嘴來。(AFP)

【看中國記者萬厚德分析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之後,中國國家領導人開始了新一輪密集的出訪活動。繼中國總理溫家寶上月底出席東亞峰會之後,國家主席胡錦濤11月4日起訪問法國、葡萄牙,並於本月中出席G20和APEC峰會。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11月3日起訪問亞洲三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對敘利亞、波蘭進行訪問。

此番中國領導層相繼出國訪問的時機,正逢美期中大選前後,也正處在南海、東海與釣魚臺衝突之繼,分析指出,建立中歐據點,尋求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提高中美搏弈籌碼,為軍方的濫權收拾善後,降低期中選舉後美兩黨聯手制中的衝擊,應是其主要目的。

連連失策自毀外交長城

中國的經濟與外交地位原本在歐巴馬執政之始,正處蓄勢待發之勢。金融風暴後的歐美各國,著眼於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紛紛對中輸誠,透過拉抬中國的國際經貿地位,盼其成為負起國際社會責任的大國。然而自始談不攏的人民幣升值問題、軍方介入南海與東海領土爭議,導致四鄰不滿引入美俄勢力。天安艦事件對北韓一面倒的支持,與在韓戰60週年當下,無視北韓的侵略現實,將聯軍視同帝國侵略而立陳其出兵正當性,在在讓原本傾向中國的韓國,改採深化與美軍事同盟關係的路線;而東海與釣魚臺事件,更是讓極端仇中的日本極右派再度興起,雖然在對中外交上受到經貿影響仍有所顧忌,但是在軍事上與領土主權上,執政黨則是一改初衷,緊密與美同步;南海領域爭議甚至到了兵戎相見地步,讓東協見證崛起大國的「雄姿」,繼而引進美俄勢力以平衡中國在東協的影響力,並力挺美國「南海紛爭共同解決」的方案,讓中國瞬時失去了舞臺;至於美國,則順勢介入東北亞與東南亞外交與軍事事務,努力填補布希時代所失去的空間。而澳洲再經歷其公民於上海遭不公平司法審判後,也引發了澳洲居民的普遍不滿,造成不小的反中浪潮;而希拉里.克林頓在6日的澳大利亞之行,則在「支持中國崛起的同時,鼓勵中國遵循國際法則」的議題上獲得了共識,同時也對引發全球關注的中國稀土禁運政策,與澳洲取得分散稀土來源的因應做為保證,雙方軍事同盟關係也再度回到小布希時代。

在歷經中國軍方強勢介入主導這一輪的外交局面後,讓原本逐漸式微的環太平洋防線,又再度緊密結合,就連ECFA蜜月期的臺灣,也都成為歐巴馬政權借由「重評臺灣戰略地位」以行拉攏之實的對象。

在經貿議題上,中美之間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成為雙方角力的戰場,而新近美國大舉釋出6千億美元的促經方案,讓擁有大批美元匯率存底的中國更是不滿到了極點,就連歐盟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也十分不滿,此舉也加深了美德之間的矛盾,而予中國可乘之機。

歐盟信貸危機予中可乘之機

中美貿易與匯率之爭,讓中國意識到市場分散的必要性。除了極力主導人民幣國際化與一籃子貨幣政策外,同時全力開發任何可能的經貿市場,包括美國等西方國家極力圍堵的伊朗與北韓。這當然也引發了雙方更深的猜忌與對立。

此一發展,正值歐洲爆發信貸危機,造成歐洲整體第二次的金融危機。尤其是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的信貸問題,更是讓政府面臨破產邊緣岌岌可危,而泥菩薩過江的德國、法國,雖不願外人染指歐盟事務,但時勢所逼,在人民強烈的反彈壓力下,不得不尋求外援。挾有龐大外匯存底的中國,自然成為歐盟最受歡迎的金主。上個月溫家寶的歐洲行,可以說是希臘與義大利的及時雨,而比利時歐盟峰會上的發言,除了藉力消弭人民幣升值的「雜音」外,更是取得歐盟承認其經濟地位的正向發展趨勢。就連一向對中國人權議題批判不遺餘力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都放棄比利時峰會閉幕會議趕回家與溫家寶做了一場中國外交史上罕見的繞道會議。雖然,該次會議並未做出任何承諾,但是中德之間的關係,無疑是拜經貿議題所賜而上了一層。

溫家寶試水溫胡錦濤巨資收服法國

分析指出,溫家寶的出訪可說是試水溫,從後面的發展來看,替胡錦濤等一行鋪了條路,也藉此建立通往歐洲的據點。而法國,應該是這趟出訪中最主要的標的,原因之一是G20本月11、12日在韓國首爾召開高峰會,法國將在會後接任輪值主席。

在4日的出訪過程中,中國向法國送出大禮,簽下了228億美元的合同,其中包括為數102架,總價140億美元的空中巴士,價值16.6億美元的通訊產業合同,以及34億美元的核電用鈾燃料。雙方並在綠色科技與文化交流合作項目上達成許多共識,法國還特別強調將協助共同推動國際貨幣改革。

分析指出,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商業氣息濃厚,對人權議題雖表現不遺餘力,但是當面對重大利益交換時,人權可以是一旁的擺設。在歐盟此波信貸危機人人自危的情況下,薩爾科齊可以說是極盡其生意人之能事,放下身段力促歐盟改變對中國不信任的立場,甚至積極遊說終止歐盟對中武器禁運條約。228億美元的誘因,確實讓中國在G20多了一個支持他的盟友。同時也讓薩爾科齊積極替中國向歐盟諸國說項,打開通往歐盟之路的大門。

而在這次的訪問過程中,法國的法輪功成員,向胡錦濤的車隊打出「請幫助我們結束這場迫害」的溫和而感性的訴求橫幅。

至於7日的葡萄牙之行,胡錦濤並未如預期的給予如同溫之於西班牙待遇。相較對法國的慷慨與之前大舉購入西班牙國債的舉措,低調多了!僅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願意採取切實的措施幫助葡萄牙應對全球金融,以及同意於2015年將雙方的貿易金額翻一翻。寒天飲冰水,畢竟中國的援助還是有地位等級劃分的,錢還是得花在刀口,就算捐個善款,也不能打了水漂,又不像非洲國家有的是礦產油源,怎能比呢。觀察也不難發現,前後兩次的高層訪問,高低配的訪問對象十分明顯,畢竟信貸危機是個契子,那麼代危機表性的西、葡、義、希臘四國,就成了必訪的樣板,實雖未必至,但餅還是得畫,也好讓歐盟持續寄予厚望,話題也才能延續。

海外建據點賈慶林波蘭被訴

至於賈慶林的中東之行,分析指出,借由當地局勢相對穩定的敘利亞做為發展據點,可說是上策。中國一向在中東問題上找不到著力點,對中東問題舉足輕重的敘利亞,成為中國在中東投資的對象,所著眼的,除了政治發言地位,也是為了當地戰亂後亟待復甦的大規模民生經濟市場需求。遭敘利亞視為禁臠,素有小巴黎稱號的黎巴嫩,目前也正朝向復甦之路前進,一旦在美國調解下,中東達成和平協議,那麼中國對敘利亞的投資就必然起到經濟上的巨大成效。而划算的是,中國無須對中東和平的立場做出表態,也因此不得罪任何一方,只需要默默的投資,自然就有豐厚的收益,剩下的,自然有美國這位老大哥出麵料理。

波蘭行的目的,分析指出,主要還是在建立中歐據點。波蘭自2004年5月加入歐盟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09年波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7%,成為歐盟27個成員國中唯一一個在金融危機中保持經濟增長的國家。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計,波蘭GDP在2010年和2011年將分別達到2.5%和3.1%的增幅。截至2009年7月,波蘭GDP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23位,在歐盟內排名第8。此外,波蘭政府財政赤字也低於其他歐洲國家。OECD預測,2011年波蘭赤字在GDP中所佔比重將從今年的7.8%降至6.8%,如能繼續將赤字降至3%以下,便能成功跨入歐元區門檻。如能在此建立據點,那麼高素質、營運成本相對歐盟其他國家低廉的波蘭,自然就可成為透過中國力推的歐亞內陸運輸體系進出歐洲的重要中繼點。

然而,賈慶林此番的波蘭行,受到當地主流媒體相當不同於一般的待遇。

向來對中國法輪功組織迫害不手軟的賈慶林,在抵達波蘭後立即被法輪功的成員以群體滅絕罪,向波蘭當局提出上訴。而當地最大的幾家媒體,則是紛紛以大篇幅報導此一訊息。

波蘭第一大報《選舉報》在賈慶林到訪的次日發表了題為「犯有群體滅絕罪的波蘭客人」的報導。波蘭INTERIA.PL著名網站在賈慶林抵達的第一天就以「議會主席邀請被指控群體滅絕罪的中國客人」為題進行了報導。波蘭另一著名網站WP.PL也在賈慶林到訪的次日以「種族滅絕被告來到波蘭」為題報導。有一篇報導更以「這位波蘭客人是個罪犯」為標題。也可顯見,在冷戰時期歷經共黨蹂躪的波蘭人民雖已解放多年,但對於共黨的迫害,依舊是存在極度的反感,並對正義的維護與伸張毫不吝惜。分析指出,江澤民愛將賈慶林此番的出使,不排除是團派刻意所為,過去許多類似的場景不斷在海外上演,而遭起訴者當下多灰頭土臉無顏以對,賈出訪的下場應該是可以預料的,讓他海外丟人,也算是對江系的警惕。

亞洲行避南海議題迂迴制美

至於亞洲方面,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這次出使柬埔寨、印尼與泰國等三國,並未觸及美俄加入東協的議題,主要還是再強化與三邊的交流。不過分析指出,印尼之行對於南海戰略較具影響。吳印尼行的發言主要圍繞在對當地連續遭到地震、海嘯與火山爆發的侵襲等,所致以的問候,看似無足輕重,但是位於第一島鏈末端的印尼,始終是美國支持與援助的對象,藉探訪災情而深化雙邊的關係,將有助於未來化解該島鏈的防禦能力。不過弔詭的是,此亞洲行三國,除了印尼在中國所宣稱的U型經濟領域內有部分海底資源的衝突外,三者皆與中國無南亞水域島嶼主權上的爭議,分析表示,拉攏近乎無涉南海爭議的柬、印、泰三方於東協增加發言份量,應該是此行如是安排的考量,也符合了拉攏次要敵人對抗主要敵人的統戰策略。

分析指出,美國期中選舉之前就早已呈現民主黨必然失利局面,國會在共和黨的主導下,歐巴馬對中國的強硬作為,勢必受到加持。整體局勢將對中國不利。為此,中國領導階層勢必尋求外交上的支撐力道予以化解。分析進一步指出,在此一局勢下,中國軍方勢力過多干涉外交事務運作後的苦果,也將快速浮現。此番相繼出訪,應是文人外交體系出手預做善後的作為。透過鉅額合同與投資承諾的誘因,先行尋求歐盟的支撐力道,緩和足以造成內部嚴重社經問題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再在歐盟的中介下,也將不至為此與美國撕破了臉,還借由生意人薩爾科齊的協助,打開通往歐盟的大門,順此建立更廣泛的市場分散機制,降低對美依賴,也讓中國在東北亞有更多的搏弈籌碼。再者,部署中東與中歐的新經貿據點,以為前進中東與歐洲的窗口。而亞洲三國的出訪,則是明確的透過迂迴統戰的手法,間接沖淡美國在東協的影響力。說到底,無非就是降低未來民主共和兩黨聯手抵制中國的衝擊。秀才遇見兵,中國軍頭們闖下的爛攤子,看來還真讓這些文官們焦頭額爛煞費苦心的去收拾善後。

本文留言

作者萬厚德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