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挫折教育三步曲(圖)

 2010-11-12 17: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5歲的辰辰,喜歡和爸爸下棋,但畢竟年紀小,棋藝趕不上成人,雖然爸爸偶爾會「放水」讓他高興,但辰辰就是無法接受輸棋的現實,一輸就哭。這讓父母十分苦惱,孩子怎麼這麼輸不起呢?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被父母的細心呵護包圍著,而新一代的年輕父母,更是懂得「愛」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在鼓勵和讚美中長大。唯恐稍有疏忽,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

愈來愈多的幼教工作者發現:在幼兒園中,有相當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為優先,十分在意輸贏或得失。比賽、甚至遊戲都不能輸,輸了就耍賴、不願玩,有些孩子更是經不起一點挫折,如果他認為這項活動或任務有些困難,自己可能會做不好,就乾脆放棄不做,根本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在意輸贏,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專家認為,以幼兒氣質而言,堅持度的高低決定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成果。堅持度高的孩子做什麼事,非得完成不可,否則絕不罷休,而且還常有點挑剔、求好的完美傾向。堅持度低的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或草草了事,令人覺得他不夠用心或努力。

另一方面,環境造就人的個性,孩子會觀察與模仿父母如何處理失敗與挫折,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較多地強調或者暗示凡事都要贏,孩子當然也會以此為準則。

如果家長在孩子表現出色時,就人前人後誇耀不已,或因孩子的平淡無奇,就在眉宇間顯露出失望的神情,都會讓孩子覺得「失敗了,爸媽就不愛我了」。因此,孩子會更加力求表現,只許成功不能失敗,以博得父母關愛的眼神。

試試以下幫助提高孩子抗挫能力的三步驟。

步驟一:尊重孩子個別差異

抗壓性差、挫折容忍力低又輸不起,是現代孩子的通病。如果您家寶貝,屬於「不能贏就不玩」的不妥協型,也就是堅持度高,非贏不可的幼兒,父母千萬別再煽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更不能讓孩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更需要有一些輸的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是怎麼回事。

若您家寶貝屬於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怕輸型,父母則應多鼓勵,最好的辦法是先把標準降低一些,在遇到困難時,要溫和地堅持,鼓勵孩子完成任務,循序漸進,一旦有了成功的經驗,他們會更願意做出努力,並漸漸體會不輕言放棄的美好感受。

步驟二:給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父母總認為讓年幼的寶寶經歷挫折太早,因此,當寶貝遭遇挫敗時,父母先心疼不已了,他們要麼為寶寶的挫敗找理由,要麼盡力幫寶寶彌補或過分地哄騙,並小心呵護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這樣做,不能讓孩子瞭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也不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功課。

像前述輸不起的辰辰,爸爸不妨告訴他:「你才5歲就可以跟大人下棋,已經是很厲害了!爸爸很喜歡跟你下棋,特別是看到你專心致志的樣子,我更是高興。我也可以假裝輸給你,不過那是在騙你,沒有意義的。你是要爸爸假裝輸給你,還是你一直和我挑戰,總有一天你會贏過我?」

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讓他跌倒了能夠再爬起來,在成功時,也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步驟三:反思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孩子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於成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是否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呢?

父母要將成功的含義,以淺顯的語言告訴孩子: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賞,而不一定需要外在的肯定。

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失敗可能僅僅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是,失敗有時會讓我們獲得更多。

經常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小,和孩子討論自己處理失敗的方式及心路歷程,會讓孩子更瞭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

来源:為您服務教育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