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埋沒孩子天性的三大誤區(圖)

 2010-11-09 2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讓孩子被埋沒是家長不可饒恕的罪行,作為家長不能因材施教,而去盲目跟風,以別人的標準來約束孩子,那就更是不應該了,也許不說出來,誰也沒覺得有多嚴重,但是一旦你覺得嚴重了,你就要切實的著手改變了。不僅是這些,家長們還有很多很多關於教育孩子的誤區。

埋沒孩子的誤區

誤區1:「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慢孩子不等同於笨孩子,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

成人還有慢熱型選手呢,更何況孩子,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舉例來說,「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

誤區2:「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試的測試結果至多只能說明孩子善於做智力測試題而已,能力的體現不是考分數,雖然他們也有關聯。「智力測驗只能瞭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這個分數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籤,那麼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展造成傷害。」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落後於心理學的實際發展,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

誤區3:孩子發呆就是有問題

發呆的人不是呆,而是在想問題,發呆這個詞的由來也是因為人在想事情像個呆子一樣。而不是真傻,所以大部分發呆都是有益的,至少是正常的。發呆也是一種學習,儘管可能本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幹什麼,但也是處於一種學習狀態中。他介紹說,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後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他還說,在我們覺得什麼都沒想時,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當然有些孩子表現的可能並不如其他孩子好,但是我們卻也不能拿別人孩子好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孩子。若是拿自己孩子優秀的標準來約束別的孩子,那他們也不算優秀。人各有特點,各有所長,孔子也說過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不能用所謂的「成才標準」去強制孩子,這樣是舍本逐末了。

来源:寶寶地帶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