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一詞最早的出處 (圖)

 2010-11-06 21: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青銅器「何尊」

講到國,不妨與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國」一詞的來龍去脈。

在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從字形上可以看出,一個邦國是以都城為中心而與四域的農村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以都城的存在為標誌的。「中國」 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國」一詞出現後,僅在古代中國就衍生出多種含義,如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中原地區、國內或內地、諸夏族居地乃至華夏國家等。

最接近「中國」一詞本來意義的是「王國都城及京畿地區」,那裡是王權國家的權力中心之所在,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稱為「國中」、「土中」或「中原」。從這個意義講,「中國」一詞的出現與東亞大陸最早的王權國家(或王朝)的形成是同步的。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東周時期成書的《尚書》和《詩經》等書中。《尚書·梓材》是周公教導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訓告之詞。其中「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意即皇天將中國的土地與人民交給周的先王治理。這裡的「中國」應指關中至河洛一帶的中原地區。而《詩·大雅·民勞》中「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的「中國」則與「京師」同義。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帶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對本朝王都的自稱,其含義應與西周時代的「中國」相當。

在出土文物中,「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 青銅器「何尊」的銘文。這一國寶級的重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寶雞。長達122字的銘文講到周武王在滅商之後就有營建東都的重大決策,曾祭告上天說:「 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於天下的中心,從這裡統治人民。這篇銘文把「中國」的最早地址確指為洛邑所在的洛陽盆地及以其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史記·周本紀》在記述這段歷史時,也引用周公的話,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

為西周王朝所青睞,被認為是「天下之中」而營建東都的洛陽盆地,在長達2000餘年的時間裏,先後有十餘個王朝建都於此。司馬遷的《史記》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的記載(《史記·封禪書》);其後,又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營建都邑,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其中,二里頭遺址就是洛陽盆地這一最早的「中國」區域內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