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專欄】史官修道:直方正(圖)

公元前548年,孔子還不到3歲那年,齊莊公姜光與大臣崔杼的妻子通姦,被崔杼慪不過氣謀殺,怕被如實記下,令太史伯寫患病而亡。太史伯卻偏如實寫:「夏五月,崔杼殺其君光。」崔杼怒殺太史伯後,相繼召太史仲、叔寫齊莊公病死,兩太史都實寫:「崔杼謀殺其君光。」最後太史季補缺而來,還是寫:「夏五月,崔杼殺其君光。」崔杼扔劍嘆息:我為了保全國家社稷謀殺國君,總會有人懂我的。」太史季出朝,南史伯抱著竹簡在台階下站著。「崔杼弒齊莊公光於其府」這行字,就是這樣被載入史冊的。

齊國崔杼與史官之間進行的是一場較量,崔杼用劍出招,劍劍鎖喉奪命,史官用筆應招,招招視死如歸。兵與秀才對抗,比的是誰怕誰,結局劍怕了筆。

把崔杼作為邪惡小人看,並不很公正。客觀看崔杼,這是個悲劇性人物。崔杼是齊莊公時有名的大臣,有權有力量有勢力。他殺君的動因不是為了權力,而是頭上被戴了一頂綠帽子。慪不過老婆被齊莊公佔有的那口氣。齊莊公管不住下身,崔杼無法以道德譴責,當時禮崩樂壞,無法禮解;刑不上大夫,齊莊公不自律,把下身跟下人等同,法也無解。崔杼只能用謀殺來出氣。齊國不是雅典,講君臣禮儀和責罰,沒有公民法庭。崔杼情殺莊公做亂臣,是私怨相報的個人悲劇。

崔杼依仗權力和惡膽出氣,殺了國君,周天子和晉國霸主都管不了,那就是春秋晚期禮崩樂壞的情形,頗有些像今天中共想殺誰就殺誰。但有所不同的是:崔杼沒有中共那種「我是流氓我怕誰」邪惡,他怕齊國史官如實記入史冊。古代中國和西方制約掌權者的力量和方式是不同的。西方是公民社會,走法律審理和法庭制裁的路,比如斯巴達和雅典。中國是宗族社會,君臣秩序靠遵守禮制來維持,禮崩失序、樂壞好淫的時候,有賢臣、君師、史官等多種力量遏制。齊莊公姜光好色,但還不是暴君。「殺君」這個詞就是一把利劍,崔杼當時就怕這柄劍。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中國從無公民國家特有的法律授權的合法的專制。夏桀、商紂、厲王都只是暴政者專權,體制內外都有制約專權的力量。齊桓公有賢臣官仲的才智制約,想稱霸就得聽管仲的規勸。魯國君主有柳下惠和曹劌的批評制約。君王還有客卿老師的制約,例如孔子。孔子周遊列國不是卑躬屈膝求官,而是坐而論道(禮)教導君王,君王心理上處在學生的卑位。史官是眾多遏制中最有力量的。君主或權臣殺人了由史官記下,傳於後世,其後人抬不起頭。但凡這個君主或權臣人性還在,他就怕史官秉筆直書的職業道德。這就是宗法禮制下仁、義、禮之惻隱、羞恥、辭讓三心給中國文人、文士奠定的匹夫基石。王道禮制政治傳統下,世襲的史官是團隊網路,只要明辨是非如實寫,字就是無形劍。

史官是華夏族歷史真理的衛士。史官看起來不起眼,為何有如此重要地位?因為中國古代是宗族國家,國是家的放大,治國猶如理家,必須講禮義廉恥,才有長治久安。宗族國家越原始就越質樸,就是有一說一,嬰幼兒般的裸真,假不來。宗族國家走過混沌,以權力逐利、以智力謀權時,就會造假撒謊了。崔杼殺史官就是想造假。而這時候齊國太史以及其它史官不怕殺和死的品性至關重要。史官是華夏族的中堅力量。君王只主導當政時期,而史官卻傳承千年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的真正地基是史官文化,而不是什麼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巴勒斯坦一直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猶太人的國家歷史卻在那裡中斷了1800年。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生產力不斷變,可史官文化卻一直沒變。中國第一史官據傳是造字的倉頡,歷史文化由他開始口口相傳,從黃帝到西周中晚期將近兩千年。國人暴動是史官以文字記載的第一個歷史事件:厲王專權被國人驅趕。禮教傳統以史為鑒,史官真實文字句句千鈞,如泰山。崔杼敢奪齊莊公的命,卻知禮而理虧,怕齊太史的筆,怕歷史污點被人得知。中華民國蔣介石自省檢點就是企望清白。

中國禮教傳統賦予史官力量。齊太史寧可清白死也要如實寫。正是「齊有太史簡」,文天祥才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節。小小齊太史,激勵中華民族傳承禮教真理2500年。農民起義逼上樑山,史官寫真秉筆直書,都不恕專權暴政。

禮教講恕,禮即人道,違禮不恕。這跟西方文化軌跡完全不同。西方公民社會,最看重和維護個人的自由權利,正所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中國史官文化畫的是宗族社會重情操的軌跡:「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氣節故,二者皆可拋」。齊太史三兄弟只為六個字「崔杼殺齊莊公」而寧可殺頭,為的就是無愧於頂天立地的「人」的氣節。史官寧殺頭也要寫真史,不玷污職位,死個問心無愧和坦坦蕩蕩。史官即使不修道,也在易經中坤卦所載「直方正」的道中:直言不諱,方步不亂,正道不歪。

毛澤東戰天鬥地無惡不作,卻跟崔杼一樣怕史官文字。但他更邪毒,通過反右和文革,把文人變成撒謊者或箴默者,把史官變成黨官,玩政治魔術:同一件事,50年前說壞,50年後說好,敢給秦始皇暴政平反。這是鬥爭邪法魔變人心。毀壞史官文化,旨在引華夏族人走向地獄。所以「三退」明志才能還我華夏文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唐子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