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由來

中國又稱「夏」,中國人稱自己為「華夏兒女」,海外遊子也叫「海外華人」。然而,「華夏」二字究竟是何含義呢?《左傳•定公十年》有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漢服代表著中華民族優雅、博大的氣質,古樸自然的審美情趣,及敬天禮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衣冠也就成為了中國文明的代名詞,並演變成為華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徵。

《易經•系辭》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上衣下裳」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服制。上衣代表天,下裳代表地,象徵著天人合一。為了表示尊重傳統,後世的最高級別禮服一直是上衣下裳制的。

春秋戰國時出現了衣裳連成一體的「深衣」。深衣寬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成矩以應方,代表「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腰間的衣帶象徵著做人要平衡中正;上衣由四片剪裁而成,代表一年四季;下擺有十二片,取意一年十二個月。因此人穿上了深衣,不但應了天時地利人和,在進退行走之間還要想到為人的權衡中正,順應四時的起居習慣,這樣人就和大自然融合起來了。現在中國人大多會認識日本的和服、傳統韓服,但卻不瞭解真正的漢服是什麼樣子了,也不知道韓日的傳統服飾其實是繼承於唐代的漢服。

「服章之美」已隨著歷史逝去,而「禮儀之大」也被人為地破壞了。新文化運動的全盤西化,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和破壞,使我們徹底失去了民族文化的內涵,失去了民族的根。

看如今,溫文爾雅的君子之風、典雅內斂的淑女之美早已不再,整個社會道德墮落,假惡鬥橫行。這些怎能不讓有良知的中國人痛心?

五千年的華夏血脈依然在流淌。「重做華夏子孫」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近年來海內外的漢服熱就體現著人們回歸傳統的渴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僅是瑰麗的漢服,還有那盡善盡美的雅樂、溫潤如玉的氣質、敬天重德的理念……都會重新回到這片神州大地上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