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茶」壺風暴 共和黨是福是禍
美國期中選舉11月2日就要投票,各界除了關切共和黨及民主黨國會席次消長外,也聚焦一個新起的「第三勢力」及效應,那就是茶黨(tea party)。
茶黨其實不是政黨,而是2009年後逐漸成形的草根政治運動,他們主張小政府,強調「人民能做的,政府就不要插手」,反對政府推動刺激景氣方案。茶黨這個名稱,來自1773年「波士頓茶黨」抗稅行動。
紐約時報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年四月民調發現,一成八的美國民眾自認是茶黨支持者,他們的背景主要是共和黨、白人、男性、已婚、45歲以上,對許多議題的立場比起一般共和黨人士保守。
茶黨沒有全國性組織,但各自成立的茶黨團體遍及全國,共和黨初選期間他們跨州輔選認同其理念的參選人,在幾個州成功拉下共和黨屬意的人選,包括對臺灣友好的參議員穆考斯基。
出書研究茶黨現象的Kate Zernike分析,廣義的茶黨候選人有139個,都以共和黨名義參選國會議員。
儘管茶黨熱情參與有助拉高共和黨選民投票率,但整體效應卻不見得對共和黨有利。茶黨背書的候選人立場極保守,有些人完全沒有政治經驗且爭議性大,引發中間選民疑慮,造成一些原本共和黨穩拿的選區出現變數。
德拉瓦州是最佳例子,茶黨支持的參議員候選人歐唐納(Christine O'Donnell)被揭露多年前曾自稱接觸魔法後,她竟推出「我不是女巫」競選廣告,後來還主張美國憲法沒有要求政教分離,明顯背離美國社會基本認知。她的出線讓選情逆轉,現在變成民主黨篤定勝選。
內華達州也有類似情形,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芮德原本毫無勝算,但因茶黨支持的安格(Sharron Angle)代表共和黨參選,現在還能勉強一搏。阿拉斯加州初選敗給茶黨人選的參議員穆考斯基決定自行參選,讓民主黨燃起希望。
這次選舉茶黨組織動員能力受到關注,開始有人討論2012年茶黨會不會推出總統候選人。目前茶黨運動沒有公認的全國性領袖,2008年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裴林被許多人視茶黨代表人物,福斯新聞臺主持人貝克(Glenn Beck)也深受歡迎,但茶黨支持者對總統候選人還沒有一致意見。
多名茶黨背書的參議員及眾議員候選人可望順利當選,他們必然堅持推動茶黨的保守主張,包括廢除歐巴馬總統推動通過的健保改革法案。
未來茶黨對共和黨政策及美國整體政治走向會產生多大影響?大家都等著看。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