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就業王牌」沒打好 (圖)

就業是一張王牌。美國政界人士表示,中國出口正不公平地導致美國人失業。中國領導人回應稱,如果人民幣升值,他們本國的就業也會陷入險地。「中國出口企業將大量倒閉,工人將失業,農民工將返鄉,」溫家寶上週辯稱。

所以,下面一點值得注意:即,中國在創造國內就業崗位上一直相當低效。據如下來自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圖表顯示,儘管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比其它亞洲經濟體快許多,但它的新增就業卻不及它們。

1990年到2010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達到了令人敬畏的10.5%,但年均就業增長卻僅為1%。在過去十年內,儘管泰國、韓國、印尼與印度經濟活力相對較弱,但它們的就業增長卻更為強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王慶(Qing Wang)與何泓哲(Ernest Ho)在週一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究其原因,「中國過去二十年的強勁增長,勞動力供給量的作用要小得多。」

生產率加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的高儲蓄率,因為它壓低了資本投資的成本。而且,生產率還可能會進一步增長,因為資本仍然很便宜,且工人正逐漸從第一產業中轉移出來。(也有人質疑,中國是否擁有進入增值產業的技術。)

為了尋找新工人,企業將不得不遷移至農村地區;政府將不得不利用社會保障性住房與其它服務來爭取農民工。儘管如此,屆時仍會存在大量需要工作的農村居民與中年人——只因為過去的增長未能提供給他們就業。

對於那些辯稱中國正面臨勞動力短缺、而這種短缺會讓工人階層變得更強大的人來說,上述內容是有力的反駁。但它同時也表明,溫家寶對人民幣升值會如何影響產業工人的關注可能是錯誤的。中國真正的問題在於,它一開始就未能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

本文對原文有所刪減,原文請看這裡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