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正進行歷史性價值重估

在美國農業部發布了最新的農產品供需報告後,農產品商品最後的一個利空因素消滅了。該報告不僅大幅調低了大豆等品種的期末庫存,而且將產量預估大幅下調,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大豆類商品供需局面將會由長期的過剩局面向緊平衡過度。在此之前,一些小規模的農產品如白糖、棉花等品種,已經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但是豆類、國際玉米以及油脂類商品受到全球庫存及供應相對過剩因素的影響,一直在低位徘徊,漲幅相對有限,在其它類產品紛紛超過金融危機前價格水平的時候,這類商品仍然在危機的底部區間,但是,本月美國農業部的報告可能將農產品領域最後一個利空因素已經排除。

全球的農業生產者原本早就沒有能力供給由新興工業化國家需求所帶來的絕大多數農產品的需求,幸運的是(對於環保當然是不幸的),由於亞馬遜森林和東南亞國家熱帶雨林的持續大規模砍伐,使得全球的大豆、油脂產量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以超常規的速度增長,全球大豆產量從1985年的1億噸增加到現在的2.5億噸左右,增加了150%,使得全球產量勉強能夠支持全球需求的增長。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推動油脂類作物的利潤膨脹,從巴西的亞馬遜平原到印尼和剛果的原始森林地區,大規模的農產品商業化種植掀起了對熱帶林木報復性的砍伐潮,從2000年開始,印尼每年有50萬公頃雨林被強制砍伐並種植棕櫚油作物,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巴西亞馬遜地區的牲畜飼養量增加了4000萬頭,大豆產量從1980年的1500萬噸增長到目前的6000多萬噸,增長了4倍,在這期間,巴西及其它南美國家農業技術取得空前成功,在非政府組織的積極努力下,他們成功地對該國原本不適合種植的地區規模地進行土地改良,並且成功地從非洲地區引進了適合熱帶地區種植環境的品種,如果沒有南美和東南亞地區的大規模的商品化農業生產,全球油脂產量的供需狀況是何種情景?

轉基因技術在巴西和阿根廷的迅速推廣使這兩個國家迅速崛起為全球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國,以陶氏公司為代表的美國主要生物種子公司在南美地區發現了自己的價值,這裡的轉基因作物成為全球農業新技術的典範。巴西大豆產業模式的成功使得原本只能在溫帶地區大規模種植的大豆作物在南美的熱帶地區找到了合適的土壤,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農產品的版圖。

無論是開墾新的土地還是進行作物推廣,商品化農業生產模式需要的是持續不斷的資金供給,巴西農場主習慣於以負債的形式進行生產擴張,但是美國次債危機的爆發使得南美農場主新農場投資受到極大的限制,以2007/2008巴西大豆作物種植資金來源為例,在全部97億美元中,自有資金只佔到30%,而從銀行和貿易商渠道得到的資金佔到54%。由於資金來源受阻以及危機導致的農產品價格下跌,在2008年到2009年間,森林砍伐的速度十年來首次出現迅速下降,從1996年到2006年,每年有近2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被變成農場,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兩年裡,這個數字急劇下降到了只有6000平方公里,南美地區農業投資的萎縮可能給全球農產品供給帶來實質性的影響,這一點可能將逐步得到體現。

在亞洲地區,受到投資下降而影響農業產出的情況在金融危機後更為突出。在金融危機前,政府組織和一些國際性的捐贈機構,對於許多亞洲窮國如菲律賓、印尼、柬埔寨等制訂了許多農業投資的計畫,但是金融危機導致這些計畫一一落空,新的土地開墾計畫已經擱置,由於資金匱乏,菲律賓大米供給缺口嚴重,作為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這種因素直接拉高了全球米價,越南的CPI指數已經達到了9%。據有關機構估算,要滿足這些國家的食品需求,亞洲國家至少需要每年在農業方面投入達2000億美元,這比危機之前的水平高出近50%。由於價格上漲所導致的投資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糧食安全新的威脅。

全球經濟正從危機中得到恢復,但是農業投資領域的發展可能會面臨之前沒有遇到過的諸多困難,與十年前相比,各國環保方面的壓力正在與日俱增,西方國家對於巴西人砍伐亞馬遜森林的做法持續提出批評,歐盟國家對於東南亞國家的棕櫚油產品進行公開抵制,以表達對這些國家毀滅原始森林來種植棕櫚以及橡膠的不滿,特別是哥本哈根全球氣候會議以後,各個國家政府均面臨減排的國際壓力和義務,左翼的巴西總統盧拉雖然極力為本國農民的行為進行辯護,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他憤怒地回應西方國家說,外國佬沒有權力要求亞馬遜的居民在樹下被餓死!

但是,總體上來看,全球脆弱的生態系統已經無法再為農業領域的超常規投資發展提供支持。擁有熱帶雨林的國家對於原始森林和土地的立法性工作已經逐步完善,就巴西方面來說,一些登記註冊方面的工作已近完成,越來越多的原始森林被立為保護區,違法開墾土地的行為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制裁,可以肯定地認為,全球新增農地面積大規模擴張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除非農業技術方面今後再有革命性的躍進,南美國家的大豆和玉米產量今後將不可能像前二十年一樣成倍成倍地增加,但是全球新興工業化浪潮所帶來的食用油和肉蛋奶的需求卻不會因此而停止,在許多農產品領域如大豆、玉米、油脂、天然橡膠等等,由新增土地種植來彌補全球新增需求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全球供給將告別供求平衡時代,從而進入供不應求的時代,因而,對於全球貿易量較大的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價值存在歷史性的重估機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筆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