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後一位成員逝世憶飛虎隊的片段往事(組圖)

二戰時期美軍援華飛虎隊的中國成員吳其軺,13日凌晨在浙醫一院因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終年93歲。至此,飛虎隊在中國的成員全部離世。吳其軺 1943年加入飛虎隊,曾擊落過五架日本戰機,4次飛過被認為是死亡航線的,最險要駝峰航線,獲得過 17枚獎章。1949年返回中國後,被送勞教20年。解除勞教後以蹬三輪車維生。

陪侍在病床邊的兒子吳緣長嘆:「父親總算堅強地走完了人生的全程,他這一生,好日子也過過,苦日子也過過,可算是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吳其軺所待的飛虎隊在過去的對日抗戰中,佔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就連必要的機場也是中國軍民一血一汗建造出來的。

飛虎隊在華與日軍作戰的簡易機場,是中國軍民在缺乏機械設備的情況下,靠手敲人拉修建出來的。

在抗戰期間,中國數以百萬計的軍民,用自己的體力與汗水為陳納德的飛虎隊修建了幾十座機場,為中國抗戰的勝利作出了不滅的貢獻。

人力牽引碾壓機場跑道的大石碾子半個多世紀以來,在雲南各地依然隨處可見。它們靜靜的躺在路邊荒野,默默的記錄著那段不遠的歷史。

每個機場一般最少需要20多個這樣的石碾子。能夠拉動這樣巨大的石碾子往往需要幾十人或者上百人,最大的甚至需要150人。拉石碾子十分艱難複雜,由於石碾子巨大沈重,人員眾多,所以牽引繩索不僅非常粗大牢固而且很長,一般都在40-50米。

在這根粗大的牽引繩索兩邊分別拉出許多稍微細一點的繩索供每一個勞工使用。100多個勞工套上繩索後,在拿著小旗吹著哨子的指揮員的統一號令下一起死命用力才能將石碾子拉動。許多勞工聽不懂號令,也沒有接受過很好的訓練,這樣用力不均勻,要麼拉不動,而更糟糕的是拉動後又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止,結果這樣常常壓死壓傷勞工。

更多的是一個村子的人拉一個石碾子,因為他們可以聽懂號令。許多苗族彞族勞工幹這樣的艱苦工作。成百上千人同時拉動許多石碾子的場面非常壯觀,在場的美國工程人員為之感動,他們紛紛開動相機記錄下中國軍民拉石碾子的許多珍貴鏡頭。

吳其軺的相關報導:
國軍空中英豪 文革後的三輪車伕(組圖)
http://www.kanzhongguo.com/node/369752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