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黃首創「沒強拆就沒新中國」 各界熱議(圖)


宜黃縣委書記邱建國被免職被疑還將啟用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有宜黃官員12日投書財新網,為強拆聲辯,一言管總,「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此舉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人治的國家,官位的政府

劉洪波評論,宜黃官員的強拆聲辯,對「強拆有理」的坦然自白,浮顯了部分基層官員的「強拆發展學」。這位官員表示「以德治國」不能施行,是因為民多刁頑,「人心不足蛇吞象」,竟敢向政府提出拆遷補償,妄圖「一夜暴富」。什麼意思呢,政府在抓發展,民眾便要以服從之德去配合,說拆就拆,說征就征,少囉嗦,不廢話,默然而行。這就德治大化了。

這種「強拆發展學」當然不會承認世代相傳的房產或者土地的經濟與情感價值,而只承認政府是價值的創造者:「如果政府不開發,你地皮、房子有那麼值錢麼?」土地和房產沒有價值,空手套白狼的開發才創造價值,這就是其「發展經濟學」。由這樣的官員去組成政府,中國當然就如其所言,「從根本上,我國依然是人治的國家、依然是官本位的政府」。

以命抗爭的拆遷者是刁民?

評論員丁永勛說:「一些地方的所謂超常規發展,廠房拔地而起,外表光鮮亮麗,是建立在破壞耕地、污染環境、靠大量消耗能源資源、吃子孫飯斷子孫路的基礎之上的。在官員的‘發展觀’中,公民的尊嚴和權利更沒有什麼位置。在他們眼中,不惜以命抗爭的被拆遷者,儼然是‘刁民’,並且是強拆的最終受益者,而處理的官員,卻成了受委屈者。還有比這更荒謬的邏輯嗎?

騰訊網友傑表示:「真應該感謝這位官員的‘奮筆疾書’讓我們瞭解到基層官員的真實想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地方官員的思維——‘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不禁讓人想問,這樣強拆後的新中國是誰的新中國?」

法律學者:地方政府超過秦始皇

法律學者斯偉江評論,強拆拆出的一個‘新中國’對誰有益?城市中打工的幾億民工有多少能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官員眼中的」新中國」,就是這幅虛擬的城市化的圖景,利用手中無法制約的權力,強行畫就,完全不管這塊土地上人的民死活。宜黃鐘家,並不是拆遷中的極端例子,我們中國人對礦難,高房價,看病難,毒奶粉,司法不公,高稅收,受罪難道還不夠嗎?

媒體的追蹤報導與網民的持續關注,被指為「推波助瀾」,製造了「史無前例」的嚴厲問責。要是沒有網際網路,地方政府這些超級公司,真的是什麼都不怕了,上面要依賴他們發展經濟,趕英超美,以在國際上有面子,下面民眾怕他們的公檢法,城管,對付拆遷,只能自焚以抵擋,這超級公司雖然沒超過美國,但是肯定超過秦始皇了,至少,秦朝沒有電視臺、報紙可以進行思想控制。

本文留言

作者金曉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