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城鎮人口一半無城鎮戶口 農民工戶籍問題待解決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農民工來到城市,為城市的發展和建設播灑著汗水。時至今日,全國6億多城鎮人口中,非城鎮戶口的農民工已經達到將近一半。

他們生活在城市,但是由於戶口的原因,在子女入學等方面無法享受城市人口的待遇。在進一步推進城市化的今天,如何解決這些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農民工的戶籍問題?

農民工目前已經是當代中國城市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在解釋《中國發展報告2010:促進人的發展的中國新型城市化戰略》時指出,改 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人口增至6.07億人,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但沒有城市戶口的人已經接近城市人口的差不多50%:

楊偉民:農民工1.45億,佔城鎮總人口中26%。還有一個城鎮人口是6億多,其中的60%左右是農業戶籍人口,佔城鎮人口的23%,一個23%一個26就差不多接近50%了。

農民工建設城市的同時,他們對就業和城市資源的需求也加大了城市的壓力。以重慶近期開展的戶籍制度改革為例:重慶計畫在10年時間實現1000萬農村人口"入城"。重慶市戶籍改革領導小組綜合協調組組長、發改委副主任徐強表示,這無疑要求重慶市在未來應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徐強:未來從2012到2020,確實需要我們通過經濟發展來提供就業崗位。按照重慶的工業銷售值來算,到2020年我們要可能達到4萬億,現在是1萬億,這樣就可能新增3萬億。新增的這3萬億就要解決五百萬到六百萬的崗位。

根據《中國發展報告2010》,我國將從"十二五"時期開始,用20年時間解決中國的"半城市化"問題,也就是說,要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到 2030年基本解決4億農民工及其家屬的進城和落戶問題,使他們享受與城市原有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各項權利。那麼,如何實現農民工"市民化"的目標?楊偉民表示,應保留目前城鄉不同的戶籍制度,對落戶農民工的規模實行 "保留戶籍、總量控制、放寬條件、逐步推進"政策,他用一個階梯放水的形象例子來證明了這一觀點。

楊偉民:努力提高農民的公共服務,使農民的公共服務的水和城市的公共服務的水一致,到時候把大壩炸掉,這樣就持平了。能夠讓這邊的水往這邊流到一定程度兩邊就平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