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經常在大陸、香港、美國三邊跑的人,在中美經濟關係中,最讓人看不懂的就是價格。90年代初時,我是大包小包往美國帶東西,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包小包往中國帶東西。除了紡織品、服裝,還有梅西的廚具,西爾斯的工具等等。甚至已經到了這種程度:每次去美國都下決心不買東西,不帶空箱子。可是一逛,便宜得你不能不買,於是現買箱子裝東西。
先舉一個服裝的例子。美國大中型城市的郊區都有專門打折的購物中心,常年提供過季名牌打折品,因為隨時都可以買到,所以和正常供應沒什麼不同。有一回買了幾條RalphLauren的條絨褲和T恤,加稅後大約15美元一件。回國後穿著褲子去官園批發市場,看到掛著的很差的條絨褲,問多少錢,攤主回曰170,最低130,我讓他看我穿的褲子,他說肯定是名牌,要上千。我說比他的還便宜,他看我的眼神,好像我比他還會騙人。
打折服裝也許不太說明問題。再舉一個不打折的眼鏡。過去配眼鏡都是在同仁,前後配過4副,沒有一副合適的,都是硬讓眼睛適應眼鏡,不舒服就別提了。後來在美國配,鏡架較國內便宜,鏡片貴,總價差不多,但配的別提有多舒服了。配鏡師告訴我們,美國法律規定,檢查和配鏡必須分開,眼鏡誤差不能超過1%。而且有些國內根本配不了,例如能100%過濾紫外線的白片近視鏡,帶近視度、偏振和過濾紫外線的墨鏡等等,我和老婆一下配了8副。我們認為,這是這輩子花的最值的錢。
為什麼,美國收入高,成本高,質量好,監管嚴,價格反而低,而中國,收入低,成本低,質量差,自由放任,反而價格高。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哪位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