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有「夏住」一說。佛教解釋說,所謂夏住,就是因為夏天蚊蟲多,人出來活動不免傷及這些小生命,所以要減少活動。相對來說,中醫講的就「誠懇」得多:為防止津液失調、出汗過多,所以要「夏住」。東西方文化都講夏天要「宅」,這對現代人來說不難,在這個空調、計算機、手機基本普及的年代,夏天不出大門、不流一滴汗照樣有吃有喝。可古代的人不行啊,「香囊」及「香丸」的出現就有效地改善了夏天人體以及居室的氣味。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賈寶玉與芳官一起划拳的時候說他靠著「一個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據紅學專家們稱,這個枕頭裡裝的是天然植物香料,有很強烈的香氣,就是用來增添身體香氣和改善居室氣味環境的。古代人還發現了讓植物香料充分發揮其性能的最佳辦法,即將香料做成的香丸、香餅放置在香爐的炭火上,通過燃燒的炭火不斷熏烤,使香氣發散開來。據宋人陳敬所著《陳氏香譜》記載,「丸如大豆」的香塊(即香丸),是由沉香、青木、蘇合、雞舌、蘭、蕙、篙等原態香藥經過炮製、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它比漢唐時代的「香囊」更便於藏在懷裡。
漢代開闢絲綢之路後,原產自非洲和西域地區的各種香藥進入中國,生長於邊陲的香料也順便來到中原,使得漢人「合香」的素材更加豐富。西漢時出現的「熏球」(唐朝稱之為香囊)比香丸稍大一點。這種「熏球」多以銀、銅等金屬製成,球壁鏤空,球內依次套設三層小球,每層小球皆懸掛於一個轉軸上,轉軸則固定在外面的圓球上,最內層懸掛焚香的小缽盂。這樣,熏球滾動或轉動時,在缽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層轉軸相應旋轉調整,而缽盂始終保持水平,即使在床上、被子裡和口袋中也放心使用。唐代,「香囊」僅侷限於官宦之家和夫人小姐使用。到了宋代,平民百姓也隨身攜帶「香丸」用來改善氣味了……
試想,這種「香丸」在夏天高溫和人的體溫雙重「作用」下,散發出來的香味頃刻間不就覆蓋了汗味嗎?更重要的是這種「放香除味」法跟現在人們普遍採取的「塗脂抹粉」的防晒除味法有本質區別,它不怕水的特點和由內向外源源不斷地釋放香氣,基本上跟毛孔出汗是兩條線平行在作業,身體愈熱它「燃燒」出來的香味就愈濃。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古人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