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一漲不回頭最真實原因(圖)

記得2008年年末,昔日車水馬龍的飯店,逐步蕭條下去,人們對於經濟緊縮的預期,普遍感到悲觀。當時,股市和樓市一片低迷,在這種預期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局部性的調整。而2009年五月後,餐館又開始忙碌起來,特別是當房地產興起以及股市衝上3000點之後,人們的財富效應增加,樂觀預期又重新回來,所以,有人說,餐館是房地產市場的晴雨表。

房地產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共同決定著房地產市場的現貨價格。根據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的研究說,房價決定性因素主要有兩派:一是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歐洲區的首席經濟學家讓-米歇爾.西克斯採用金融市場的視角分析房價。在他看來,我們或許還未曾看到1997至2007年房地產泡沫所造成的失衡狀況徹底得以修正,如不斷下降的購房能力以及飛漲的房價租金比。房地產市場與其它金融市場大同小異:價格預期由正常購買力比率不斷推動房價上漲。但是,房價通過均值回歸必然回到正常水平,從而造就特定的週期性房地產的繁榮與蕭條。

二是國際房地產諮詢結構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的主管盧西安.庫克(Lucian Cook)則更多地倚重房地產市場自身的供求基本面,但他同樣持悲觀態度。他強調目前房地產市場需求疲軟,而且他辯稱「這更大程度與總體經濟形勢有關,一旦收入前景更趨悲觀,購房意願會出現拐點」。他補充說:「房價變動可以造假,但房屋交易量從來不會,而且目前房價同比去年要低多了,即便抵押貸款的供應狀況已大為好轉。」

可以簡要的概括為:經濟驅動派與房地產供求派。房地產市場受完全不同的兩大力量影響:安全、有利可圖的投資意願以及居有定所的需要。

有的國家,比如西班牙、愛爾蘭、迪拜等國家,是投機過度階段,很多人關注的是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在德國和瑞士這樣的國家,居家用房產的供求關係始終居於首位,對於這兩個國家的個人來說,投資動機從來不是決定性因素。只要不出現飛漲的通貨膨脹,只要土地供應充足,房屋就只是作為居所,而非金融工具。

中國房價的決定性因素很複雜,因為不僅僅牽扯著從金融視角和商品學視角的因素,還有成本因素、稅收因素以及不規範的制度因素。

為了簡要說明中國房地產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把房價的決定性因素給予簡化,就三個因素起著核心的作用。一是預期,二是供給,三是成本。

先說預期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的作用。中國經歷了高增長,但同時負利率也成為常態,銀行儲蓄在高通脹與低存款利率下,人們不得不去尋找更有價值的東西來保值,由於金融市場的落後,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很少,人們選擇了房地產作為升值與保值的產品。在單邊上漲的長波中,人們已經習慣了房價上漲帶來了財富效應。而剛剛從農民社會過渡到市民社會的歷史進程,成為市場預期房價難以大跌因素,於是,各種企業大的做了開發商,小的成了炒房客。他們發現,炒房比做實業賺錢,於是,大量產業資本游資化。房地產的金融屬性越來越強,房價的漲幅與信貸關係越來越緊密。當整個資本市場陷入了低迷,信貸收緊或者預期收緊之際,房價就緩慢上漲或假跌,反之則迅速上漲。

再說房地產供給的作用。在中國,儘管很多人要徹查空置率,在我看來,你的意思不過是說,房地產市場存在大量的過剩,其實,很簡單事情是,現在房地產供需矛盾還是供不應求。因為如果是炒作,不可能會存在長期上漲的動力,多頭十分的堅決。所以,你別指望著搞那些花招來降低房價,你那樣做只會加劇房價的幅度。客觀地說,從1998——2005年,大部分的人都是購置第一套房,因為中國正是從無房時代進入有房時代,那個階段的主要決定性因素是供給關係,雖然金融屬性和成本推動也確實推高了房價。2006年之後,房地產的金融屬性和成本推動屬性越來越明顯,但是,最主要的還是供給結構不合理,供應的大多是大戶型和豪華型,而小戶型的很多開發商不願意造,沒有形成梯度消費;另外是緊縮銀根和地根,硬生生地將供給量減少,促使地價、房價齊飛。

最後要說的是,成本的上漲也是房價最重要因素。西方經濟學不講成本,認為他是消化在市場之中。其實,成本是決定生產者出廠價格的基礎。大家沒有你經濟學家那麼聰明,平時做生意都是成本加上利潤來賣。成本進價高了,賣的也自然高了。有人說房地產75%都以稅費形式上繳了,也有人說很多進入了私人腰包,我們無法準確的說出房價成本比。但是,有一點可以清楚,一旦哪個地方出了新地王,周邊樓盤順風漲情況很多。上週上海出了新地王,所以周邊房價望風而漲。

如果你讓我將房價上漲的因素排序的話,在當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排序應當如下:供給小於需求;成本;預期。因為預期基本上就是在前兩項基礎之上的,金融屬性必須要通過商品屬性來體現,即使背離,也不能太離譜,何況,現在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金融屬性還不算太發達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