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帝王的祭天活動(組圖)

作者:柳東緣  2010-09-04 22: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古代的祭天由來已久,人類面對璀璨的繁星、穿梭的日月、風雨雷電、浩瀚的宇宙,人們覺得上天是他們崇拜的最高神靈。為表示對上天的敬畏,感謝上天的庇護,歷代帝王都要舉行祭天活動,因此祭天乃國家大事,視為最重要的國家大典,而規模、聲勢最大者莫過於封禪。封禪是古代帝王祭拜天地而舉行的盛大活動,封是祭天的意思,禪是祭地的意思。

封禪

泰山封禪起於何時已無從考證,據說三皇五帝時代已有之,其中包括伏羲氏、神農氏、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等等。據《管子·封禪篇》,「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管仲)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泰山支脈,新泰西南劉杜鎮附近);慮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在今泰安市區南四十里)。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俈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

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是歷代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

到了秦漢之時,封禪已經成為帝王們的盛世大典,秦皇漢武都曾「登封報天,降禪除地」。當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登山封禪,封禪便成為無比隆重的盛典,至唐宋儀禮臻於完備。自宋真宗封禪之後,祭天告地的大型封禪儀典就此不復存在,帝王來泰山也只舉行祭祀儀式。到明清兩代,每年的祭祀活動在京城附近。

封禪條件

《史記‧封禪書》中給出了帝王封禪所必需的條件:即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但二者之間有著某種隱秘的聯繫,帝王賢明、天下太平、天降祥瑞三者之間應該是一種相互依附的關係。

《史記‧封禪書》還說「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也就說,帝王當政期間要有一定的功績,即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禪、向天報功。

班固認為:「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在古代,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資格到泰山之上告祭天地的,必須是易姓而起或功高德顯的帝王,還要有天神賜予吉祥的「符瑞」,兩者齊集,他才有資格到泰山報告成功,答謝「受命於天」之恩。

明清兩代的祭祀

 

到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的祭天活動都在天壇舉行。

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到十八年(1406-1420年)間,與紫禁城同期興建,起初叫大祀殿,當時祭天祭地都在這裡,又叫天地壇。明朝嘉靖皇帝認為天地合祭不合古制,他於嘉靖九年(1530年)決定,在北郊安定門外另建地壇,在東郊朝陽門外建日壇,在西郊阜成門外建月壇。原來的天地壇經改建擴建後,改名為天壇,天地壇主體改建為祈谷壇,從此天地分祀。

孟春祈谷。皇帝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孟春正月上旬皇帝要親自到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為百谷求雨,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大祭的時候,主祭皇天上帝,配祀帝王的列祖列宗,以及日月星辰、雲雨風雷之神。皇帝舉行祈谷典禮時,要於前一天去祈年殿後邊的皇乾殿上香,次日在祈年殿舉行正式祈谷大典。

冬至祭天。冬至那一天是祭天的日子,皇帝率大臣在冬至日要來祭天,拜謝皇天上帝。《周禮。大司樂》云:「冬至日祀天於地上之圜丘」。但是採取周制祭天,其實是很晚以後魏晉時的事。

皇帝登位按慣例例也須祭告天地,表示「受命於天」。此外遇有冊封皇后、太子等皇家大事,或自然災害、外虜入侵、罪臣反叛等國家重大事件,皇帝或親自到天壇,或派遣親王恭代赴天壇舉行有關告祭儀式。當然如果遇到天氣久旱無雨的時候,有時也要在這裡臨時舉行祭祀求雨儀式,祈禱上天降雨盼望解除旱情。

祭前三天皇帝先在紫禁城內齋宮齋戒兩天,在祭前一天皇帝要身穿龍袍袞服到中和殿行禮,晚上到天壇,住進天壇西門內的齋宮實行齋戒,即不見婦女,不食葷酒,不聽音樂,以示對上天虔誠。祭祀當日,皇帝在禮部諸官的引導下行各種祭禮。

祭天典禮在黎明開始,皇帝從中層平臺走到上層天帝牌位前下跪上香,然後返回中層行三跪九叩大禮,再上去跪獻玉帛,又上去三次獻三杯酒,每次都要一跪三叩。這套禮節,還要在兩側配享的祖先牌位前再重複兩次,最後率領陪祭群臣再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撤供,將供品送進火爐中燒掉,以示由神靈帶回天上享用。這樣算來,皇帝祭天時,要由中層平臺至上層往返19次,下跪31次,叩頭66次。

屬於國家重大祭祀活動的還有宗廟之祭。建太廟,於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年凡4次,為祭祀之日。

来源:新三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