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消費408元,讓您提前奔中產(圖)

近日,亞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據其提出的標準來估算,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為8.17億,標準是每天最低消費兩美元。

一美元等於6.8元,兩美元就是13.6元,每天消費13快6毛錢就可以算中產階層,那麼一個月花408元人民幣就可以算中產階層,媽呀,連低保戶都能混個中產做做了,以前俺老覺得這中產階層離俺老遠了,沒想到俺已經中產這麼多年了,現在學校的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都不止408元,連學生們都中產了。

這報導還反應出另一個問題,中國中產人數為8.17億人,那麼還有大約5——6億人沒有達到這個標準的中產,也就是說還有5——6億中國人的月收入不到 408元,難道這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嗎?一個月消費408元能做什麼?居然被融入到中產階層,難道是我們一直以來高估了中產階層的層次?

剩下的沒有達到中產階層的5——6億人都在哪裡?也就是說月消費沒有達到408元的人群,城市基本沒有,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生活在一個三線城市,如果一個月僅僅是消費408元的話,才剛剛夠我的房租,還剩下8塊錢,你讓我做什麼?二線城市以及一線大城市就更不用說了,所以說不管是在城裡打工的、上學的、當農民工的等等都已經是中產階層了,離上層社會僅一步之遙了,這,該慶幸嗎?

那麼多一個月消費不夠408元的人群就是在農村了,農村好點的叫鎮,一般就是相對比較富裕發達的農村了,差點落後點的叫鄉,我出生的村子就屬於某某鄉某某村,我在那裡生活了近20年,以前說是一個月花400塊錢可能覺得挺多,現在呢?現在就說在我老家一個月的消費基本都超過408元,那麼我們那裡也算是中產了,沒想到那老山溝的人群剛剛脫貧就直接中產了,小康階層直接就省略了。比我們那些村子更加落後的地方就基本不多了,那些地方一般都是在貧困線以下的人群,是剛剛能吃飽的地方,408元,對那些地方來說足夠足夠了,因為他們從來不出來,自給自足,沒什麼花錢的地方。

這每天最低消費兩美元的標準合理嗎?我覺得這有些好笑,說的是每天最低消費兩美元而不是收入,我覺得在城市每人一個月消費408元人民幣是根本沒法生活下去的,除非吃、住、行全部免費,留下400塊錢買零食的。每個月消費408元的人群還沒脫貧呢,怎麼一下子就被貼上中產的標籤了呢?

[作者:楊不壞]

「下流」比「被中產」更糟糕

中國的中產階層究竟有多大比例?近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據其提出的標準來估算,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為8.17億。(8月30日《新世紀》)

中國有9億農民,按照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中國除了全部的城鎮人口屬於中產外,近一半的農民也成了中產。在生命被自殺、健康被艾滋、意願被代表、收入被增長、工作被就業、高考被落榜之後,被時代又續上身份被中產。不同的是,作為一個權威機構,亞洲開發銀行這份報告似乎並沒有明顯的惡意。

對於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不必在意。有群體、有差異的地方就有中間部分,而中產就是一個中間部分。但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歐美發達國家的中產當成標準,用有錢有閑有精力來衡量中產。而亞洲開發銀行中國8億人中產的結論,則是對亞洲這一群體的劃分。在這一群體中,找出中間部分,就是「亞洲中產階級崛起」。而遠遠低於西方中產標準的亞洲中產標準——「每天消費2-20美元的人群」,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社會,中產都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對個人來說,意味著收入不錯,而且有時間也有精力享受生活;對於社會來講,中產因為對生活比較滿意,就不會有太多的變革衝動,從而起到社會穩定器作用。如果中產這個群體比較大,那麼這個社會,人民就會幸福、國家就會穩定。所以,橄欖型社會一直是我們的理想。

可中產又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到底是按照居民收入劃分,還是按照人口結構劃分?到底是按照自個的標準定義,還是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定義?到底是時間、精力、收入全都考慮,還是只看收入?等等,不管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機構,抑或是個人感受,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在沒有標準或標準不明確的情況下,出現被中產是再正常不過的。

但在我看來,與被中產相比,「下流」更可怕。在這裡,「下流」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向下流動。我們橄欖型社會尚未建立,但原本就比較小的中產還出現「下流」——從社會的中層流入社會的底層。住房、上學、醫療是壓在中國中產身上的「三座大山」。因為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一場大病讓一個中產家庭赤貧是常有的。而亞洲開發銀行在拔高中國中產人群的同時,提到足以讓國人共鳴的問題,也是「下流」——中國的「中產階層」中有3.03億屬於底層中產階層,經濟狀況略強於貧困人群,一旦遭遇任何重大危機,他們很容易重新陷入貧困。

原本正在往上爬,結果一腳給人踹了下去。中國的中產正遭遇這樣的倒霉。表面上,這一腳是意外,比如疾病,可實際上,卻是缺少兜底的社會保障安全網造成的。不期望我們的社會為中產壯大做多少努力,只期望那些正在奮鬥的准中產,再遭遇意外被踹一腳的時候,這個社會能夠去兜底。因為,「下流」比「被中產」更糟糕。

[作者:王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楊不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