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競爭力現下降苗頭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所日前發布《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0)》藍皮書(下稱藍皮書)。藍皮書稱,中國的勞動力優勢將會繼續保持,在出臺「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政策上,應避免密集度過大。

「轉型政策過於密集」

藍皮書指出,中國產業競爭力出現了下降苗頭。

藍皮書稱,中國產業競爭力在金融危機前已開始下降;金融危機後,西方國家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政策措施,使中國產業競爭力出現下降苗頭。

今年3月,中國26年來首次出現貿易逆差。這雖可減輕中國平衡國際貿易的壓力,但也表明中國產業競爭力的下降,「對此苗頭應高度重視」。

藍皮書分析說,中國產業競爭力進入2008年,即金融危機前就已經開始下降,主要原因是,「政府集中出臺了一系列可導致企業成本增加的政策措施」。為此,藍皮書建議,要「避免新出臺的政策對企業和短期經濟增長造成過大衝擊,應把各種政策調整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分散到不同時期」。

這份藍皮書認為,近年政策出臺密集度過大的原因在於,各部門從各自角度搶先出臺政策,缺乏協調。

「壟斷行業無國際競爭力」

這份藍皮書還對我國各個行業國際競爭力的變化進行了分析。其中,農產品、燃料及礦產品的競爭力有所下降,鋼鐵、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機械和運輸設備等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提升幅度較大。

藍皮書的調查顯示,2009年中國粗鋼產量達5.68億噸,居世界第一,但出口鋼材以低附加值普通鋼材為主。汽車工業方面,成本低廉是中國汽車最大優勢,而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售後服務、自主研發還處於薄弱環節。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春學分析說,競爭力很強的行業多是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國有壟斷行業在國際上則沒有競爭力。

因此,他認為,「產業結構調整不應以政府為主導,而應以市場競爭為主、政府支持為輔」。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