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SeaWiFS衛星拍攝到的海洋葉綠素分布圖片,藍色越深表示葉綠素含量越低。圖片來源:NASA
2004年的丹麥海域,浮游植物生長旺盛,海水呈綠色。
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改變海水顏色可能會阻止颶風的肆虐。科學家模擬了改變海水顏色來控制颶風的過程,結果把北太平洋某個地區的颶風減少了70%。由於本地區發生的颶風佔到全世界的半數以上,這一模擬實驗的結果頗具現實意義。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AnandGnanadesikan是NOAA位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流體動力實驗室的一名科學家。他的研究小組發現,颶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中葉綠素的影響。他們的這一結果將刊登在即將出版的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訊》上。
海洋中的葉綠素主要是由單細胞的浮游植物所攜帶的,這些浮游植物能夠把光能固定下來,供養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的顏色正是由葉綠素「染」成的。
「傳統上,人們都認為海水是藍色的,但其實並非如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綠色。」Gnanadesikan說,「而海水綠瑩瑩的顏色會直接影響到熱帶氣旋的分布。」在這項模擬實驗中,Gnanadesikan的研究小組降低了海洋葉綠素的含量,他們發現當海水的綠色逐漸褪去時,這些海域上颶風的形成也隨之減少了。
Gnanadesikan通過計算機模型模擬了兩種不同的場景,並比較了它們的颶風發生率。在第一種場景下,他使用了真實的北太平洋葉綠素濃度衛星圖像。而在對照實驗中,他將北太平洋亞熱帶環流中的葉綠素濃度設置為零。
在對照試驗中,通過對環流內外大氣循環和熱量分布格局的調整,葉綠素的缺席確實影響到了颶風的形成。當然不能事事都那麼完美。在赤道一帶,這種新的格局把颶風的發生率提高了20%。但這點增加量無法掩蓋北方傳來的好消息——在那裡,颶風減少了70%。
Gnanadesikan推測,在這種模型下,颶風更有可能會頻頻光顧菲律賓和越南,而在中國南方和日本登陸的颶風則會大大減少。
當「拿走」海洋中的葉綠素時,陽光會透射到更深的海水中去,而海面的水溫則會有所降低。海面溫度降低是阻礙颶風形成的關鍵,它主要通過三個途徑起作用。第一,較冷的海水提供的能量也相對較少;第二,大氣循環模式的改變導致乾燥空氣上升,這使得颶風的形成變得更加困難;第三,大氣循環模式改變促使強風上升到高空,阻止了雷暴天氣的形成,最終把颶風扼殺在搖籃裡。
Gnanadesikan表示,葉綠素還有許多影響深遠、不可估量的威力,消滅北太平洋颶風僅僅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至於說葉綠素含量會對其他地區產生怎樣的影響,那還要視當地具體的洋流等狀況而定。
同時Gnanadesikan也坦言,如果把海洋中的葉綠素都去除,會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但他仍相信這麼做是利大於弊的:「北太平洋環流現在已經算得上是海洋中的‘生命沙漠’了。」而讓他感到驚奇的是,就算是在這種寸草不生的地方,生物對氣候的調節作用仍然如此巨大。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研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