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華民國 找沉默記憶(組圖)

1946年12月25日 《中華民國憲法》

1949年1月31日,中午12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由西直門進入北平城,開始接管北平防務。傅作義屬下的25萬軍隊撤離市區,開到城外指定地點聽候改編。至此,歷時64天的平津戰役結束。
   
以下這組老照片,真實反映了1948年10月國民黨及部分民眾逃離北京前的一段歷史.

1948年10月:準備撤離北平孩子

1948年10月:北平,等待撤離的兒童,不諳世事.

1948年10月:撤離北平的學生,途中學習英語,這時還不忘拿知識報國。

1948年10月:北平加速撤離部分群眾

1948年10月:北平,等待撤離的民眾(有部分人乘坐飛機,有些甚至是國軍家屬)

1948年10月:北平,搭乘飛機撤離也不忘排隊等候

1948年10月:搭乘飛機撤離北平的民眾,一個時代的命運在個人面前如此強大....在鏡頭前,有些人僅僅留下了背影給時光....

1948年10月:部分國軍家眷登機撤離。有些人勢必不會留下

這邊廂.1948年10月:只好用C46飛機撤離國軍家屬....

1948年10月:北平,等待撤離的民眾,有些人的行李如此簡單、

1948年12月:撤離的國軍士兵,他們將疲憊的轉戰別處。

1948年10月:帶著很少的財產,乘坐沒有暖氣的C46飛機撤離北平,他們也許認為只是暫時的別離....不過大家臉上卻是凝重的。

1948年10月:北平,閱讀公告板的學生們,這是個動盪的時節,他們想著撤離還是暫守....

1948年10月:國軍撤離北平,尾翼上清晰可見CAT-民航空運隊標誌....

1948年國軍總司令部人事命令.(原件)

1948年國軍總司令部人事命令.(原件)

1948年汪氏四兄弟與父母合影。前排左起依次為汪雁秋,李靜秋;後排右起依次為汪德耀、汪德昭、汪德宣、汪德熙,如此和諧有愛的照片呢。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