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美皆稱南海涉國家利益 爭端擴大

 2010-07-28 13: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特約記者李元翰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7月23號在東盟論壇會議上表示,解決南中國海水域和島嶼的爭端,是地區穩定的關鍵所在,同時關乎美國國家利益。今年3月中國首次向美方表明,南中國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中美兩國在南海爭端擴大,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第17屆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23號在越南河內召開,27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出席,其中包括與中國有領海爭議的越南、日本、菲律賓等國,還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等。

海上安全包括南中國海主權爭端,成為23號會議的熱點,會上尤其提到了南沙群島問題,以及中國海軍的迅速現代化。據不願具名的外交官透露,討論一度相當緊張,致使與會的中國外長楊潔篪反應「十分強烈與激動」。

希拉里國務卿說,保持南中國海一帶的自由航運有美國的一份利益,美國將願意出面組織解決問題的多邊會談。美聯社報導說,希拉里這番評論可能觸怒中國,這顯示美國在進一步介入南中國海島嶼主權爭議。

《紐約時報》報導說,雖然這一聲明看起來是提議幫助緩解緊張局勢,實際上卻「等同於尖銳責難中國」。中國政府一直強調擁有包括西沙、南沙群島在內的南中國海所有島嶼的主權。

中國過去一直堅持以雙邊談判、而非多邊外交的方式,來處理南中國海紛爭。7月25號,楊潔篪外長發表措詞強烈的聲明表示,美國不要把南中國海問題多邊化與國際化。

南沙群島在南中國海四大群島中島礁最多、分布最廣,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國際航道要衝,是中國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必經海域。1970年代南沙海域發現豐富的海底石油蘊藏,群島主權爭端更為激烈,發生過多次流血衝突。

《中國事務》主編伍凡對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說:「中國的石油主要是從中東過來,海運要經過印度洋,要經過馬六甲,經過中國南海再到中國本土。這條路誰在維持安全?是美國海軍。中國現在不願意,你美國海軍為甚麼可以獨霸?」

日本《朝日新聞》7月23號的社論說,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地區率先實現了經濟復甦,中國大陸與臺灣簽署了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地區影響力不斷提高。美國可能基於這一現狀而選擇了直接干預亞洲事務的道路。

外媒分析認為,希拉里這次接連訪問巴基斯坦、阿富汗、南韓、越南4個亞洲國家,其實就是向中國施壓。美國把約10%的失業率帶來的政治壓力,歸咎於中美貿易逆差和人民幣匯率。

美國國防部今年2月公布的報告表示:「將把美國海軍60%的兵力部署在太平洋。」美國一共有11艘航空母艦,目前6艘部署在太平洋。6月28號,攜帶462枚戰斧巡航導彈的3艘美國核潛艇,突然出現在菲律賓、南韓和印度洋海軍基地。

最近,美軍在亞太地區組織參與了一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包括6月23號到8月1號的「環太平洋」聯合演習,另一個是在新加坡附近的聯合軍演,還有引起極大爭議的美韓聯合演習。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一系列軍力展示都有明顯針對中國的意圖。美國軍方對中國軍力增長多次表示擔憂。

今年4月,中國在南沙群島舉行了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中國目前擁有62艘潛艇,包括7艘核潛艇和55艘常規潛艇。中國正在海南島建立能搭載彈道導彈的核潛艇地下新基地。

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報告指出,中國海軍從2000年開始,把配有反艦導彈的軍艦數量從12艘增加到36艘。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說,中國在反艦武器方面的投資可能威脅美國的前沿基地和航母戰鬥群。

美國《時代》週刊7月22號發表文章說,美國認為,自己的勢力正在受到逐漸上升的中國的挑戰。「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容忍了數十年,」位於夏威夷的東西方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丹尼.羅伊說,「現在,中方開始用力回推。」

中美艦船已在南中國海發生多次對峙和衝突。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卡在《世界事務期刊》發表文章警告,中美海上必有一戰。

不過,伍凡指出:「在美國最有名的一位學者叫基辛格,以前做過美國國務卿的,基辛格博士一直提出來大國之間的戰略平衡,地緣政治要平衡,這樣世界就能和平。」

《時代》週刊援引分析人士認為,中美之間的嚴重對抗並不會出現──中美雙方的經濟緊密聯繫,嚴重的衝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但是,美國政府顯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將自己在國際海域部署兵力的行為視為理所應當的自由,尤其是在這種行為可能威脅中國利益的時候。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