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電視臺改用普通話建議惹爭議

廣州市政協常委最近提交提議,建議廣州市電視臺改用普通話為基本播音語言,以加強「軟環境建設」。不過這一提議遭到了大部分廣州市民的反對。

廣州市第十一屆政協常委最近的提議說,為了加強亞運會期間的軟環境建設,發揮廣州國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建議廣州電視臺的綜合節目和新聞節目以普通話播音為主。廣東的新快報報導說,這個建議在廣州市民中引起極大爭議,根據市政協的一份調查報告,大約百分之八十的廣州市民反對這一做法。報導說,以前廣州市電視臺曾做過普通話播音的嘗試,但卻因為收視率下降而中止。

廣州的一位市民李女士表示,不贊成廣州電視臺用普通話播音:

「不應該,但從上面都已經掀起了一股狂潮了,就反對它改成普通話。在廣州說廣東話很正常。如果要說普通話也可以,可是廣東話是一種不同文化嘛,而且它這樣可能有點太霸權了。」

李女士是八零後的年輕人,普通話流利,但她認為廣東話是廣州的特色,如果廣州電視臺改以普通話播音,很多人會轉看香港的電視節目。

根據中國的有關規定,電視節目必須以普通話為播音語言,但因為需要和來自香港的電視節目競爭,廣東省和廣州市的電視臺被允許以粵語播音。

廣州市電視臺也不讚同改用普通話播音。廣州電視臺的一位負責人對當地媒體表示,過去二十多年該臺都以粵語播音為主,而目前中國的電視節目中,普通話的選擇很多,因此有必要保留廣州臺以粵語播音的特色。

廣東中山大學教授艾曉明也認為,作為一個地方的電視臺,以地方語言播音沒有問題,沒有必要非要改變:

「我覺得還是應該保留地方話,因為保留一種方言它有利於保存文化的多樣性。另外呢不同的方言它不僅是文化多樣性,它有它獨特的價值,而且有利於市民的溝通。」

廣東一些政協委員表示,政協的提議並非要電視臺全部改用普通話,而是要增加普通話播音時間,讓觀眾可以看到雙語廣播。但這個解釋仍然遭到廣州一些市民的反駁。一位網友認為,方言承載了生活方式和文化,廣州文化以包容著稱,但如果包容的結果是自身的消失,那就非常悲哀。

艾曉明教授認為,廣東方言和嶺南文化關係密切,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家,包容文化多樣性是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這個方言它都有它長期的文化歷史,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才能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裡去考慮我們怎麼樣去和差異相處,而不是消除差異。」

廣州電視經濟臺最近以來大幅增加了普通話的播音時段,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不滿。不過該臺澄清說,播音語言的改變只是暫時的,亞運會結束之後,該臺會改回以粵語播音的傳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