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承諾》發表 呼喚走向公民社會的公民意識(圖)

圖片:《通向公民社會》已經成為中國民間共識 (心語屏幕截圖)
 

一批公民社會的支持者發起《公民承諾》簽署行動,期待中國公民意識能夠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護公民的權利。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中國社會日益加深的矛盾,導致執政者和民間對社會發展的目標分歧越來越大,民間越來越有共識的公民社會,則被當局一貫視為是對其執政體系的挑戰加以壓制。在此形勢之下,一批學者、律師及維權人士星期五在網上發起了簽署《公民承諾》,希望人人恪盡公民職責,彰顯社會正氣。發起者包括:許志永、滕彪、王功權、黎雄兵、李方平、老虎廟(張世和)等。

許志永星期五向本臺表示:「我們覺得應該有一批公民率先站起來,推動公民社會的進步,按照公民的要求,盡一個公民的職責,我們從自己做起,我們自己按照《憲法》、法律的要求,盡到對這個國家和社會的責任。 公民社會應該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社會,公民和國家的關係就是國家是所有公民的,公民納稅養活國家權力機關為公眾服務,政府應當真正作為公僕為公眾服務,人與人之間平等,每個人享有基本的權利和自由。」

承諾書中提到,鑒於民主法治已為國民共識,依法治國已寫入《憲法》作為國家基本方略,然而損害法治的特權腐敗幾乎無處不在;追求法治正義的中國公民,決心共同守護良知、責任、民主、法治等現代公民理念。發起者並在承諾書聲明中提出九項承諾,包括:遵守《憲法》法律,並維護正確實施;在工作崗位上遵守職業倫理底線,例如,公務員要勤勉服務公眾,不貪污受賄,不公款、公車私用;如果是法官,就要公正廉潔,忠於法律和良心,不為權勢和私利枉法;作為警察,要公正執法,除害安良 ,不刑訊逼供,不勾結黑社會等。

響應此公民行動的中國民間女權工作室負責人葉海燕告訴本臺記者:「我非常認同他們所提出來的幾個特點,比如說能夠接受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尊重每個人的權益,就是在有權利的前提下發出聲音。還有一個就是參與,在此之前的話,覺得我們普通民眾參與社會事件或討論社會問題的積極性不夠,機會也不多,都是由政府部門主導,比如說抗震救災。假如有我們普通民眾的自覺參與,那就等於是自己在關心自己的權益,自己的事情。」

公民社會是近年來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標,知名學者崔衛平翻譯出版米奇尼克的《通向公民社會》已經成為一本重要的參考書。在該書中,作者強調公民社會的基礎是公民權利和公民意識。在中國社會中對公民權利蔑視的現象比比皆是,其根本原因是公民意識薄弱,當人們行使「權利」的時候,也有可能同時在侵害別的公民權利。在缺少公民教育的情況下,發起《公民承諾》應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行動。

《公民承諾》發起者之一、公民記者老虎廟表示:「我們談的是大政治,裡面很多人都參與到政府事務,不是說對公民提出限制,而是讓行動鍛造公民,抗爭生產社會,維權改變中國,這是清華大學教研室社會系的老師在一起研究總結出來的。我們把這個做成一個銘文,十年一敘,長期來做這件事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