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言之隱」不難言
嚴重的診斷令人驚恐、啞口無言。這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反應,甚至是明智的。但是,沈默不該是最後的答案,因為這不能保護你的孩子。
為人父母從醫師處聽到壞消息,第一個問題也許是:「我會活下去嗎?」第二個問題也許是:「我要如何告訴孩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誠實的答案是「什麼都不要說」。嚴重的診斷令人驚恐、啞口無言。這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反應,甚至是明智的。但是,沈默不該是最後的答案,因為這不能保護你的孩子。
「從很小的時候,孩子就習慣父母的情緒,」保羅·拉其是波士頓麻州綜合醫院的醫師,創立了諮詢服務「如何在艱難的時刻為人父母」,幫助父母和孩子討論病情,他表示,「即使沒有說出來,孩子們也能夠感覺你的焦慮。」
「我們的文化非常嚴重地低估有多少家庭必須與重大疾病共處,」拉其也是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副教授,他補充,「每三位罹患乳癌的女性之中,就有一位女性有十八歲以下的子女。現在,慢性病的存活率提高,生孩子的年齡也提高,每個人都必須知道如何和孩子談論疾病。」
以下提出「該說什麼,該避免什麼」的建議,幫助孩子更有安全感。
●健康檢查的結果即將出爐,結果可能不太樂觀
如何做:讓孩子知情,讓孩子知道這個檢查結果讓你很緊張。孩子對於討厭看醫師可以感同身受,這樣和他們溝通比較容易,不會讓他們過度擔心。你可以說:「你們大概注意到我最近常咳嗽,貝莉醫師要我做一些檢查。一旦知道檢查結果,爸爸和我會讓你們知道。」
不要做:讓你的孩子不小心聽到而發現你的憂慮。拉其醫師說:「知道一件事最糟的方法就是‘不小心聽到’,你無法給孩子任何背景資料,如果無法直接討論,這件事一定會變得很可怕。」
●得到令人害怕的診斷結果
如何做:從分享簡單的部分開始,告訴孩子你的疾病名稱、所做的檢查,然後讓他引導談話。「什麼都不做,只是混淆視聽,」拉其表示,「應該找出孩子在擔心什麼,並拿出來討論。」
如何做:尋找問題背後的恐懼。費城的家庭治療師丹·高裡布博士表示,通常,令孩子害怕的是想到自己可能變成孤獨一人。
「我的妻子被診斷出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時,兩個女兒都不到五歲,」高裡布表示,「我們告訴她們‘媽咪的腿上有一種叫做癌症的病,需要很多治療’。女兒的第一個問題是:‘誰會照顧我們?’我們非常清楚地解釋。第二個問題是:‘媽咪會死掉嗎?’我們說:‘我們不知道,但希望治療會讓她好起來。’這樣就足夠讓她們感覺好過一點。」
不要做:委婉的說法,模糊的語言可能使他們更困惑。
「不論小孩幾歲,盡量解釋疾病的名稱,」拉其解釋,「如果是乳癌,就說是乳癌,不是腫腫或痛痛。」
不要做:說「不需要擔心」也許是在保護孩子,高裡布說:「但‘不要擔心’讓孩子無法感覺心中的感受。」利用問題繼續對話。你不需要馬上回答所有問題──如果覺得困難或還沒有準備好對話,就說你需要想一想,或問問別人再回答他們。
●你想要談,但你的孩子不想
如何做:尋找沒有壓力的情境。當你的孩子開始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太急躁。如果孩子提問時,你正在洗碗,那麼就繼續洗碗,而不是轉身面對他。專家說,兩個人沒有面對面的時候,比較容易控制情緒。
不要做:完全封閉。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想開始討論,可以告訴孩子一些重點:「爸爸去巴爾的摩看另一個醫師,我不希望你無意中聽到。」
●告訴孩子自己的病況時,忍不住失聲痛哭,但你擔心孩子是否非常害怕
如何做:解釋眼淚的原因。「有些人碰到很多事都會哭,」拉其說,「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提醒你的孩子,你難過的時候就是會哭。」
如果你從來不哭,給孩子一些新的視野。你也許可以傾訴:「我真的很難過,哭一哭會讓我感覺比較好。」
「這樣的機會能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會永遠保持快樂,特別是發生困難的時候,」拉其說,「還有,人可以哭而不崩潰。」
不要做:為自己訂定不可能的標準。「如果你需要進行膝蓋關節手術,你勢必無法笑容滿面地說:‘你猜怎麼樣?我要換膝蓋關節’,」拉其說,「然而,對於殘酷的診斷,人們卻常常這樣面對。這是不可能的。也不真實,孩子需要符合情緒的字眼。」
●被自己的恐懼淹沒
不要做:錯失讓孩子引導你的機會。「許多成人告訴我,面對疾病時,他們的孩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只是分心的角色,還是模範。
「對於處境艱難的成人來說,很不容易瞭解自己可以做一些事改善處境,」拉其說,「例如散步、玩牌、看電影。孩子瞭解這些,讓他們提醒你。」
- 關鍵字搜索:
-
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