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麼折騰也是筑底

對於市場趨勢的判斷不能只看「眼前」,應該多一個「前瞻」性視角,更需要對影響市場的因素不斷「刷新」。

重申「四大理由」意在說明市場再怎麼折騰也是筑底。

其一是對經濟過熱的擔憂基本消除。本週五統計局和央行公布了5月份的經濟和金融數據,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5%,增速比上年同月加快7.6個百分點,但比4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這個數字顯然低於市場預期,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經濟的放緩態勢。

在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實施後,現在再去說經濟過熱顯然不切實際,市場關注的目光已經轉移到經濟減速會到什麼程度。統計局發言人的表態或許值得關註:工業儘管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處於平穩較快增長的正常區間。目前投資、消費、進出口三駕馬車運行良好,不存在發生滯脹的可能性。

其二是「增長放緩、通脹下行」或成現實。5月CPI同比上漲3.1%,各方的反映顯然是謹慎的,對於加息與否的判斷「模棱兩可」,畢竟這個數字已經位於「警戒線」上方。不過筆者建議投資者關注PPI數據,5月PPI同比上漲7.1%。如果說經濟需求大幅回暖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應該是溫和上漲時期,那麼PPI的上漲動力就會減弱甚至趨於見頂。而隨著PPI的回落,CPI的漲幅就會受到顯著壓制。由此看來,通脹預期繼續升溫的可能性又會有多大呢?

其三是海外市場。道瓊斯指數圍繞萬點已震盪一段時間,期間歐債危機和美國自身的經濟數據也出現過「忽冷忽熱」的變化。階段筑底期的一大特徵就是市場心態「麻木」,A股對於近期外圍市場的波動幾乎「視而不見」,你大跌我未必跌,你大漲我未必漲。

應客觀看待歐債危機。畢竟「金融」屬性的主權債務危機並不能得出實體經濟崩潰的判斷。我國5月份出口增速高達48.5%,試想,如果美國、歐盟、日本、東盟等國家、地區的經濟沒有出現恢復性增長,哪裡會有我國出口增速如此大幅的增加?當然,或許後期出口增速會有所回落,但只要外圍經濟體復甦的趨勢不出現逆轉,那麼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將是積極的。

其四是A股本身的修復要求。雖然5月24日滬綜指上摸2680點後就逐步下跌,但在6月7日、8日、9日三度迫近2500點後,大盤指數在週三由金融和地產拉動上演「半日逆轉」。從基本面上,筆者找不到權重股大幅上漲的理由,或許這就是市場自身「修復」功能的一種自然釋放,既然是「修復」功能,自然不會產生趨勢性的上漲,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週期類個股依舊是「一日游」走勢了。

目前看,大週期類個股左右觀望,經濟減速和估值優勢的對沖讓它們很難出現大幅下跌或上漲,而新產業個股則上躥下跳,想像空間和股性活躍的共振讓它們成為市場的主角。但不論怎麼折騰,從指數上看,階段筑底期還將繼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石麗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