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格特:石油危機不遠了

英國石油(BP)如今承認,它「沒有(遏止深水石油泄漏)的設備」。它未能成功應對這一風險,肯定會讓人們紛紛質疑:它應對其它風險的舉措是否也存在問題?其中人們最關心的,無疑是以下威脅:全球石油產量的下降會比普遍預期的更早,供需缺口迅速拉大將對石油依賴型經濟體造成突然衝擊。全球石油供應見頂(即人們常說的「石油峰值」)之時日益臨近,令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擔心。但迄今為止,英國石油一直對此類人嗤之以鼻,慫恿石油業努力打消社會對石油峰值的擔心。此次墨西哥灣發生的災難,讓人們對深水採油的可行性產生了懷疑,而深水採油是石油業賴以作出預測的基礎。

英國石油每年會發布一份報告,該報告實際上可看作是對石油峰值提前到來的風險評估。它在6月9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年度統計述評》(Annual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中例行公事地宣稱: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夠用40年;技術進步將能夠大大提高石油探明儲量和產量;上漲的油價可為必要的勘探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全球石油供應量可持續上升數十年。擔心石油峰值的人士則每年都會表示:他們對得到英國石油評述附和的歐佩克(Opec)產油國儲量統計數字表示懷疑;技術只能延緩、而不能扭轉石油耗盡的趨勢;油價的上漲於事無補,因為我們要花很多年才能從愈發奇異的地方開採出新石油;全球石油供應很快就會下降。

英國石油的災難把一個區域經濟拖入了泥潭,重創了公司股價,還拖累了富時100指數。然而,與石油峰值風險評估的失敗相比,這一災難簡直微不足道。參與英國石油峰值與能源安全產業專責小組(ITPOES)的各公司——奧雅納(Arup)、南蘇格蘭電力(SSE)、太陽能世紀(Solar century)、Stagecoach和維珍(Virgin)——領導人認為,石油峰值提前到來造成的危害將與信貸危機不相上下。在我們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的前言中,我們強烈要求英國政府「立即採取行動……讓我們在面對石油危機時,不要像面對信貸危機那樣手足無措」。

信貸危機幾乎造成了第二次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至於石油危機,參與ITPOES的公司擔心,全球石油供應量最遲到2015年會出現不可逆的下降,如果產油國屆時縮減開採,全球能源危機就可能突然演變成一些石油消費國的能源荒。

6月2日,英國石油發現自己將面臨一項針對其深水採油風險管理的刑事調查。同日,英國石油首席首席執行官唐熙華(Tony Hayward)承認,該公司必須找到應對「小概率、大影響」風險的全新辦法。今天,在它發布了能源統計述評後,我想問一下:它是否會找到應對石油峰值這一「大影響」風險的全新辦法?

我們從先前的舉動中找不到什麼令人鼓舞之處。英國石油去年發布述評時,唐熙華曾表示:「我們的數據證實,世界擁有足夠的探明儲量……可滿足未來數十年的全球需求。」

「證實」、「未來數十年」……這類信心百倍的斷言,源自廣泛而強大的同行群體中普遍存在的一個文化共識。唐熙華私下裡還曾說過,限產的因素將來自於「人類、而不是地質條件」——如今看來,此話頗具諷刺意味。

如果今天英國石油收起自己不該有的信心,它也並不孤單。在ITPOES報告發布前,英國政府曾不加質疑地認可英國石油關於石油峰值的觀點。報告發布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承認,英國石油的觀點存在重大疑問,政府和業界亟需在風險管理上展開合作。

商界需要更廣泛地重建風險評估。已經有兩個行業辜負了社會。投行業曾告訴世界,它利用複雜的衍生品創造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新資產類別。在製造這一重大錯誤的過程中,投行業造成了許多危害,特別是腐化了自己的評級機構。石油業曾告訴世界,在深水裡擁有大量可開採的資產,而且開采風險極低。在製造這一風險管理的重大失敗的過程中,石油業腐化了自己的監管機構——至少是美國的監管機構。金融危機和即將到來的石油危機之間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令人深感不安。

從現在起,英國石油如何應對石油峰值風險,應當接受嚴格審查,力度應超過以往任何一次針對商業風險對策的審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