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效應:廉價中國可能不復存在
【看中國記者蘇修賢綜合報導】自富士康墜樓事件發生以來,「富士康」這個名字由媒體撻伐的台資「血汗工廠」質變為「薪酬優渥」的企業代名詞,郭台銘的各項決定牽動中國勞力市場的敏感神經,其中又以一週內兩度加薪,加薪幅度高達122%的空前創舉,加快兩岸三地經濟版圖變動的步調,趨勢專家評估:「富士康效應將造成世界性的影響,廉價中國可能不復存在。」
繼富士康與本田兩大產業巨擘大幅調高員工薪資後,深圳周邊工廠引發加薪「骨牌效應」,日前(6日)臺灣手機零元件製造商美律電子深圳工廠出現千名工人不滿週末加班不計加班酬勞,因而採取罷工堵路,要求加薪三成。同為台資代工廠仁寶表示,目前尚在評估富士康調漲薪資的效應階段,但坦言富士康調漲至2000元人民幣已大幅超過市場平均值,各家企業面臨調漲薪資壓力。
同為台資企業的亞洲水泥總經理李坤炎亦指出,調薪潮可能擋不住;經濟顧問商Dragonomics公司主管柯洛伯預測:「低階、勞力密集的工廠會離開,政府真的想要的公司則會留下。」但留下的公司也無法複製過去低勞力成本的成功模式,他說:「這是薪資與獲利之間的零合遊戲,如果薪資快速升高,獲利不是減慢,就是下降。」經濟專家也估計:「有能力的企業將選擇遷廠至更內地或海外,而沒有能力的企業很可能關廠倒閉。」
系統思考專家表示:「富士康的加薪動作掀起中國猛烈的調薪潮,不僅企業需要面對又急又快的成本結構改變,中國勞工也擁有新的選擇權:力爭企業調薪或乾脆轉往高薪企業求職。整體而言,中國將快速失去廉價勞力的世界工廠優勢,原因很簡單:人人都渴望有更好的薪酬,而企業也期望追尋低廉的成本。」
而當勞力成本結構改變,伴隨而來的就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過去仰賴的成功模式將不復存在,企業也會轉以自動化生產或遷移回應,系統專家進一步說:「郭台銘的決策同時處理了三個問題:滿足員工需求、塑造同業難以模仿的優勢,以及將問題丟回中共當局,因為一旦產業發生重大影響,政府首當其衝,必須面對人民的質疑與壓力,這可能是官方媒體大力撻伐富士康前所始料未及的吧!」
- 關鍵字搜索:
-
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