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艦沉UN制裁 韓媒:美中較勁

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制裁行動上有否決權的中國,對天安艦爆炸沉沒事件調查一直消極應對,使得提交安理會的議案出現微妙的氣流。南韓媒體認為,這可能是美中兩強較勁的結果。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今天報導,南韓的「天安艦外交」面臨考驗,正積極推動的安理會制裁頗有可能會改換方向。這1氣流使南韓提出的議案面臨困難,也凸顯了美中兩強的外交威力。

南韓外交通商部今天緊急派遣常務次長千英宇前往北京,南韓輿論認為,這反映了急劇變化的「天安艦外交氣流」。

報導指出,在外交通商部向安理會提交天安艦事件之前,南韓曾期待在國際社會全力支援下,通過制裁北韓的決議案。但是國際氣流最近急劇變幻,國際輿論認為,由於北京的立場強勁,並且直接影響安理會,有可能會以安理會主席聲明的形式取代決議案。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中國拒絕接受天安艦遭北韓襲擊沉沒的調查結果,因此反對制裁北韓。就連安理會主席聲明中,也反對指名「北韓」,或「譴責」北韓。

報導指出,最近美國也見風轉舵,下調製裁水位。這與中國上述的立場可能不無關係。

華盛頓方面早先以超強勁的態度表示,將推動制裁北韓的安理會決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最近下調製裁水位,也傾向於主席聲明。南韓專家認為,這項變化與美中兩強之間的外交協調不無關係。

報導說,同時也面臨制裁伊朗和以色列襲擊國際民間救援船隻等問題的美國,急需中國的外交支援。相對於這2項燃眉之急,天安艦事件的重要程度不免被排到後面,在協調時不得不聽取更多中國的意見。

分析家認為,在朝鮮半島的危機處理方面,美中兩強在戰略方面進行互動,取得了1個暫時的均衡點。北韓若對國際社會進行挑釁,再激起朝鮮半島的緊張,將違背中美兩國的利益。所以,在天安艦風波趨於穩定後,很可能會由中國主導重啟六方會談。

報導指出,在美中較勁的大氣流下,俄羅斯暫時表現消極,沒有特別的大動作,南韓也不得不下調外交目標,從當初要求安理會對北韓通過制裁決議,改為主席聲明。

分析家認為,主席聲明雖然沒有決議的法律效力,但是,根據聲明的內容,仍然可以取得制裁北韓的效力。國際社會可能會發表象徵性的安理會主席聲明,然後透過雙邊制裁或與友邦合作等進行實際的制裁北韓。

報導說,千英宇這次訪問中國,很可能不再要求中國支持安理會議決,而會改變方向,要求支持安理會主席聲明,但是高強度的聲明。中國會如何回應?令人關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