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個紅彤彤的「大斗」改建為文革博物館吧!(圖)

上海世博會不乏造型奇特而又美麗的場館,世博園同時成了世界建築藝術展覽館。但可惜的是這些耗資千億的美輪美奐的場館在十月過後,大部分都將被拆除。

中國館不在拆除範圍,這個紅彤彤的「大斗」將得以永久屹立於黃浦江畔。以後做啥用呢?建議改建為「文革」博物館。

建 「文革」博物館是巴金先生生前的願望,二十多年過去了,願望還未能實現。不妨在世博後就順應民心,就讓世博園裡這幢獨一無二的建築實現了它。

這幢建築改「文革」博物館是再適合不過了:

其造型格外奇特。特大的倒三角的造型顛覆了中國乃至全世界所有傳統建築規範,典型的頭重腳輕似乎能使之躋身於超現代理念的建築行列,然而,它又用繁複而又沈重構件凸顯自身,這又與現代建築簡潔明瞭大相逕庭。加上那單調的耀眼的血紅,除了最大限度的撞擊人們的感官外,不知道它還到底要向人們表達什麼?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具有西方建築特色?抑或中西合璧,古今大同?呵呵,都不是。

是對傳統的顛覆,是對建築美學的蹂躪。抬舉一下它,是對整個建築的「革命」。

——恰與「文革」理念相通。因此,這幢建築無意中成為了「文革」的完美象徵。「文革」正是以一種反傳統的,反外部世界的姿態徹底地顛覆了傳統中國的,現代世界的,乃至全人類的普適價值。

「大紅斗」 以粗重的紅色橫樑作為最主要的構件進行橫的堅的穿插,疊床架屋,層層重壓,居然還赤裸裸的,無有一絲一毫的掩飾。面對這樣的建築我有兩種感受:繁複,粗暴。這也與「文革」相類似。古今中外,還找得到比當代中國更繁複的黨政機構嗎?這樣的機構在「文革」中對人民的粗暴程度縱觀世界歷史也是屈指可數!

紅彤彤的一大堆繁重狠狠地壓向底層幾根孤零零的臺柱。這樣的建築作為世界博覽會的國家場館實在不配!——還是留著作「文革」博物館吧。

原題目:把世博會後的中國館改建為文革博物館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波心蕩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