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第 你瞭解多少?

門第」一詞很普通,也很常見,但一般人大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人與「門戶」之意混淆,現今社會,還有不少人存有「門第」觀念呢。

「門第」是指中古時代在社會上享有最高地位的家族,仿似如今社會中常見的「貴族」。

門第起源於東漢時代,那時最大的社會勢力是各地之豪族,由於東漢政權以經學知識和道德行為選拔高級官僚,為了取得政治權力,許多鄉土豪門便鼓勵子弟受教育,研究儒學;因此豪族文化水準日漸提高,遂衍變成士人化和儒家化了。

這些家族成員經當官,進入太學後,有了與很多相同背景的人接觸機會,時間漸久,自然便形成一種區分你我的階級意識。

歷史文獻上有關這類家族的稱呼有很多,除了門第,還有世家、世族、大族、門閥、士族、貴族、舊族、名族等等。

而這些名稱的意義頗有些差異,若稱作世家、世族或舊族,即顯示他們的家族已有悠久歷史;稱貴族、門閥、大族均點出是勢力龐大的族類;門第和名族則標明有崇高聲望;士族的意義是指重教育,且有文化的一群。

中古時代,門第長期在社會居於領導地位,那時又稱「門第社會」。雖然門第長期擔任領導的角色,但並不是政治和軍事領域中的最高掌控者。這說明瞭,門第基本只是一個社會現象,這些家族能長久立足統治階層,主要是擁有獨立於政權之外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基礎而已。

然而,當這股力量強大時,任何政權都必須與其妥協,承認它的特殊地位,或藉之鞏固自己的統治,依賴它來建立政權的合法性、持久性。

其次,那時代的門第聲望和地位是全國性的,影響力是超地方的,即政治、社會上的統治階層已被一少數家族所長期壟斷。

任何門第或士族的名號都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發源地,一個是姓氏。據說有一個著名的士族叫「琅邪王氏」,琅邪(今山東臨沂縣附近)是這家族的發源地,王是它的姓。但琅邪王氏並不是只在琅邪這地方才有名望,而是舉國皆曉的,人人都會尊敬這家族的成員,認為他們「高人一等」。

事實上,在中古動盪的歷史裡,士族們很多都屢經遷徙流離,散居四方,留在鄉土的族人只佔少數。

大書法家王羲之就是出身琅邪王氏,但他一生都在江南,琅邪只是他遙遠的原鄉。唐代人喜稱士族為「東南西北人」,因為他們都以四海為家。

本文留言

作者索非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