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蘇聯在東北都干了什麼 (圖)

 2010-05-14 23: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東北解放前

說起蘇聯的貢獻,肯定要說一下東北當時的臨時主人日本了。國人熟知的八年抗戰,那是從1937年算起的!但日本早在1931年就已經「入住」東三省了。

到抗戰末期,經過日軍多年的苦心經營,東北工業生產總量已經超出日本本土,東北真正成了日本侵略全中國和東南亞的基地。日本投降後,其在東北的工業,自然成為同盟國注意的目標。

中國人民浴血抗戰從"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抗日民主聯軍對日作戰算起,中國人民抗擊日本長達14年之久。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所做出的民族犧牲最大,貢獻也最大。所有在華日本資產作為對華戰爭賠償費用,無論就公理,還是就法理而言,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1945年中蘇締結《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談判開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就明確指示中國代表宋子文:"關於東北原有各種工業及其機器,皆應歸我國所有,以為倭寇對我償還戰債之一部分,此應與蘇方切商或聲明者也。"斯大林當時對中國這一正當要求也表示"同情"。

東北解放後

1945年9月18日,中國政府向美、蘇建議:凡屬日本及日本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發電廠、各種工廠、船隻、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為已讓予中國;凡屬同盟國約定歸還中國之任何中國或臺灣領土,如有盟國軍隊駐紮,應採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敵人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於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復函表示,蘇聯完全理解中國對日本賠償問題的立場,具體辦法應由四強(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做出。

美國還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訪問時,就表示支持中國的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見宋子文時說,"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英法等同盟國對中國的正當要求也表贊成。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並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都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斯大林雖口頭上對中國以日本資產作為賠償的主張表示同情,但實際上他對東北的日本工業早就另有打算。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他對羅斯福要求:庫頁島南部、千島群島歸蘇聯,並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交代蘇聯為什麼要出兵中國東北。這是他公開說出口的出兵東北的目的。還有沒說出口的目的就是把東北的日本資產全面佔有、重點摧毀,然後實行壟斷性的經濟合作。對後一目的,是後來蘇聯代表在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經濟合作談判時透露出來的。

所謂全面佔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布為紅軍的戰利品,由紅軍全面接收。重點摧毀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機器設備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的需要。剩餘的部分,一分為二,中蘇各佔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的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美國)的勢力進入東北。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摧毀。三個環節都服從於蘇聯國家安全的目的。

由於東北的輕重工業幾乎全為日本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蘇軍佔領東北後,首先將這幾個壟斷組織的頭頭--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級經濟管理人員抓起來,拘留於長春寓所,嚴加看管,然後從他們口中索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讓他們證明,東北某某企業是為關東軍服務的,日本資本佔多大比例,以便為蘇軍將企業攫為戰利品提供"事實根據"。

把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之後,蘇軍當局於1945年10月24日,強迫高崎建之助"將屬於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之各種事業移交於蘇聯"。高崎表示,滿洲國既已解散,他作為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總裁,無權簽署這樣的文件。既然蘇聯要求移交,應由蘇聯下書面命令,不然,"將來中國方面必有異議"。但蘇軍當局拒絕下書面命令,並說中國方面由蘇聯解決。高崎經不起威脅利誘,於10月29日與其他管理人員聯署了以下文件:「在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所轄之各公司,亦曾為關東軍之需要而工作,為其公司業務執行者之我輩,將我等對於全部財產之權利,移交與蘇聯。此等公司之財產包括其事業所、事務所、住宅及其他各種建築物。此等公司之名簿,及應交與蘇聯之事業所一覽表,一併附上。」

這樣,高崎等一夥非法簽署了移交文件,將由他統管的72種工業,以及150種輔助工業作為軍事企業移交給紅軍。蘇軍還讓高崎倒填日期,填為9月17 日。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長平島敏夫等也簽署了同樣的文件,做了同樣的移交。

在逼迫高崎等人進行移交期間,蘇方派出人數不等的武裝"代表"對各工廠一一實行接管。這些工廠大部分是民用工廠,而不是軍用工廠。但蘇聯認為,凡是為關東軍服務過的都是軍用工廠。因為誰也不能說關東軍不抽煙卷兒,不洗衣服,不點電燈,不住房子,不用瓦,而且日本工廠負責人還出具了證明,證明移交的所有工廠都是為關東軍服務的。

接著是拆運。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以讓高崎倒填的日期斷定,蘇軍拆運機器設備至遲是1945年9月下旬。所有被蘇聯認定為戰利品的工廠,都被蘇軍當局派兵把守,嚴禁外人進入。日本戰俘(特別是技術人員)是拆卸機器的主要承擔者,事後被押赴西伯利亞戰俘營做苦役。他們把工廠裡的機器和重型設備拆卸下來,裝進箱裡,並拖拽到鐵路的起點。然後分海(大連)陸(向北經黑河,向西經滿洲里,向東經綏芬河)兩路運往蘇聯。蘇方人員接管各工廠後,則在蘇方技術人員指揮下有選擇、有計畫地進行。對工礦機器設備拆毀的程度,取決於工礦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蘇聯對其機器設備需要的程度。

例如,東北最大之鞍山鋼廠是東北的骨幹企業,摧毀該廠,便可癱瘓整個東北工業體系。因此蘇聯對其拆運也最為認真,由蘇軍中校柯剎羅夫指揮蘇俄技工80 名,工人及日俘共8000名,經40餘日才拆運完畢。又如,奉天飛機製造廠,月產高等教練機70架(裝配),發動機100臺。後來為躲避美機轟炸,實行分散經營,設公主嶺和哈爾濱二廠。公主嶺月產高等教練機30架,發動機100臺。哈爾濱月產高等戰鬥機10架,發動機100臺。以上三廠全部機件均被蘇軍拆運而去。所有的汽車製造廠的機部件也被拆運一空。拆運這些工廠的機器設備,破壞了東北的工業基礎,但滿足了蘇聯的需求。東北水電和火電發電機,蘇聯也有需求,但蘇聯準備與中國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整個拆運一直到1946年3月蘇聯最後撤軍時為止(實際上已無可再拆了)。

蘇聯也是被法西斯摧殘的國家,照理說它應對同樣被法西斯摧殘的國家中國充滿同情,可它為什麼如此野蠻地摧殘東北的工業呢?

駐東北蘇軍總司令馬林諾夫斯基向國民政府駐蘇軍軍事代表團團長董彥平透露,蘇聯對東北之經濟"要求目的不在經濟而在國防"。也就是說保證蘇聯的國防安全是它對東北一切經濟要求的核心。長期以來斯大林對東北強大的工業體系懷有恐懼心理,用董彥平的話說,就是蘇聯對東北抱有"過分的安全感"。

抗戰期間,日本對蘇聯進行了兩次軍事挑釁,一次是哈桑湖事件,一次是諾門坎事件,日軍都是以東北做基地,發起挑釁的。斯大林對此不能不銘記在心。他認為,在靠近蘇聯力量最薄弱的遠東地區保留中國東北這樣一個龐大的軍事與工業生產基地,對蘇聯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而蘇軍佔領東北正是解除這一威脅的最好機會。所以日本一投降,駐東北蘇軍就有計畫、有步驟地對東北工礦、企業下手了。為了自身的安全,哪裡還顧得上中國的民族利益!

援引一句臭名昭著的「名人名言」作為結束: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不能譴責勝利者,這是一般的公理。該人也是割走外蒙古的主要策劃者、實施者。

備註:資料來自網路。隨著《中俄邊境條約》的順利簽訂,中俄已經沒有領土糾紛問題。再說沙俄侵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話,有可能就是干涉他國內政並有擴張的野心了!!

来源:網路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