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重演「水浸街」市民質疑氣象預警太遲(組圖)


5月7日,廣州黃石中學校門被淹,學生只得涉水進校


5月7日,廣州黃石花園一片澤國,大量私家車慘遭水淹。


5月7日,廣州發生嚴重內澇,一位女士艱難前行。

「那麼大的雨,怎麼之前一點預報都沒有?」對於昨天凌晨廣州的罕見大暴雨,不少市民抱怨說天氣預報變成了「天氣晚報」。也有市民向記者投訴說,氣象部門發來的手機簡訊預警不夠及時,「預警信號發布都快一個小時我才收到,這哪還有預警的作用啊?」市民王宗氣呼呼地說。

市民龔燕翻查氣象臺在5月5日所作的預報,當時的預報結論是:「廣州市6日白天,多雲,有陣雨;6日夜間到7日白天,多雲到陰天,有陣雨。」龔燕不滿地說:「實際中出現的是普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用廣州話講就是‘落狗屎’了,這跟預報的‘陣雨’顯然不是同一個概念嘛。」

針對市民的抱怨聲,省氣象臺助理首席預報員張東回應說,對這類罕見的大暴雨短時臨近預報,國際上一般也僅能提前30分鐘到1小時做出準確預警。「天氣圖表顯示,6日20時500百帕高空槽已經移到粵東,廣州處於高空槽後西北氣流控制之下,而850百帕切變線還遠在湖南、江西境內,弱冷空氣前鋒還在廣西。」張東解釋道,「根據天氣學原理,這樣的天氣形勢幾乎不可能出現如此強烈的降水。」至於為什麼最後還是下了特大暴雨,張東告訴記者,可能跟全球氣候變暖和城市化帶來的雨島效應有關。熱島能量迅速累積,遇到冷空氣的激發,就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張東又表示,常年5月是廣州多雨的時候,「也該有這麼大的降雨了」。

不過,有市民對張東的說法似乎並不買賬。市民賴榮頗有些不以為然地說:「又是氣候變暖,這是個萬能老倌,什麼都能賴到它身上!」

預警簡訊發完要1小時

5月6日晚8時至7日上午8時,廣東省氣象部門共計發送了各類預警簡訊達800餘萬條。但在國企工作的王宗卻說,氣象臺發布的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簡訊裡邊說是1時50分發的,但他要到2時45分才收到。

根據記者的瞭解,目前僅在廣州,天氣預報的手機簡訊訂戶就達到了200萬戶,要把簡訊全部發完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