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隨筆:不一樣的標準

這學期我在大學裡做助教,教的是一門大三的電磁場課程。講電磁場當然要提到麥克斯韋方程組了。如果你學過的話,你一定不會忘記那些漂亮的多維積分符號。出乎意外的,我發現,能夠考得上與哈佛齊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們、這群被稱作美國最聰明的大學生的數學功底比我想像中的差多了。

比如,有好幾名大三的學生從沒學過多維微積分,沒有學過偏微方程,甚至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都不知道,可以說比中國同齡的大學生差多了。在講到一些公式的時候,我必須花很多時間來介紹一些數學基礎。有的學生從他們問的問題甚至可以感覺到,他們根本不知道題目在問什麼。

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班上有一名學生患有某種智殘症。開課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我,班上有這名學生,要我特別幫助他,更耐心的給他講課。的確,這位同學完全跟不上課程內容,每週我得額外花好幾個小時給他補課。

大學助教:美國大學辦公室都有一個平權法案錄取政策

美國大學,尤其是頂尖大學錄取辦公室都有一個平權法案錄取政策(affirmative action)。也就是說,除了看學業成績之外,他們還非常重視每一級學生的其他特徵,比如性別、種族、宗教、國籍等等。在美國申請過學校的人可能都聽說 過「代表率過低的少數群體(under-represented minority)」,也就是學生比例少於全國比例的少數群體。對於這部分人而言,錄取門檻要比其他學生低。

相反,亞裔在很多大學都是 「代表率過高的少數群體」(over-represented minority)。我記得加州以前一名教育局長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完全按照成績錄取學生的話,頂尖學校半數以上都會是亞裔。

把地球轉180度到中國,我想大家都知道,清華大學的男女比例。有同學跟我說,他們班上男女比例超過20比1。少數群體呢?的確,一些少數民族的錄取分比較低,但我想中國的名牌大學決不會錄取一名智殘的人,更不會從一名民工兒子的角度去衡量他的成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考大學完全是一個高考成績的比拚。

一名大學錄取顧問告訴我說,通過平權政策,美國大學希望錄取一群仿效社會現實狀況與分布的學生。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人,那麼學校裡也應該有,這樣學生們才能 夠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相反,有了美國名牌大學這樣的後盾,這些少數群體也能夠藉此在社會上成功,甚至以後為他們的少數群體爭奪政治地位等。

雖然我一輩子都是在精英教育政策下長大的,但說實話,我更喜歡美國的這種政策。天天生活在一群精英當中雖然(如果他們沒有城府)學術能夠很快的提高,但是對 社會、不同社區、人群的瞭解幾乎是零。作為助教,我更願意讓各個領域的人(包括藝術系學生)瞭解電和磁力作用,也不希望對著幾十個愛因斯坦講高深的數學公 式。有興趣的人可以讀研、讀博,但大學生應該能夠自由嘗試各種不同理論,不同的世界觀。


 

本文留言

作者文/孫子諫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