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讓郎咸平傻眼的「中國式創新」

郎咸平最近憤憤不平地推出了他的「6+1理論」。郎教授說,我們以前一直認為中國人最勤勞,最聰明,但聰明的民族是不會把自己定位在產業鏈額最低端的。在他看來,身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恰恰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而在生產製造環節之上的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這六個環節,無一掌握在中國人手裡。

不過我懷疑洞察秋毫的郎咸平教授這次可能看走了眼。鑒於中國市面上假冒偽劣產品氾濫的現實,我覺得中國許多商家在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上可謂動足了歪腦筋,他們唯獨不肯在生產製造這個環節上下功夫,用郎教授的話說就是「不把自己定位在產業鏈額的最低端」。而且中國人的這種聰明勁兒也並非無良商家所獨有,黃日新老爺子開發的「膠囊公寓」,雖然被譏為日本膠囊旅館的粗糙複製品,卻能選在全社會熱議「蟻族」之困的當口適時推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從而得以順利推向市場。按郎教授的定義,黃老爺子可謂聰明之人。

我想,郎咸平先生之所以對這些明擺在眼前的證據視而不見,很可能是因為他沒有參透「中國式創新」的獨特之處。這種創新與西方通常的創新途徑反其道而行,不刻意追求人無我有,而是把功夫重點用在「人有我有」上。說白了,甭管你是多麼高科技的東西,我都能迅速把你「山寨」了。據說,由中國農民鼓搗出來的山寨飛機、山寨潛艇甚至山寨飛碟都已堂而皇之地進入了上海外灘美術館的殿堂。說老實話,這種「瓜菜代」式低水平模仿的東西,在其他國家恐怕更多隻具娛樂價值,但在中國卻被奉為「藝術品」,並讓某些人「深深感動」,足見中國式創新理念已多麼深入國人的心田。

這種中國式創新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徹底顛覆了郎教授所說的6+1 模式,把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和生產製造這七個環節完全混雜在一起,並不刻意把它們區分出高低上下,而是把自己佔優勢的環節做精、做細,自己不佔優勢的環節則儘可能因陋就簡。在這裡,會研發的未必能比會忽悠的站在更高產業鏈上,因為畢竟忽悠才是咱的強項。對比一下最近順風順水的蘋果公司,或許更有助於我們瞭解中西方兩種創新模式的不同。有人認為,蘋果目前的成功隱藏著危機,因為它的成功實在是由於諾基亞、微軟和三星等競爭對手在蘋果的主打領域全都做得一塌糊塗;如果蘋果在從產品設計到組織批量生產等七個環節中的任一環節出現明顯紕漏,它都有可能被這些大牌競爭對手掀下馬。相比之下,按中國式創新模式運作的企業就皮實多了,因為橫豎咱是「山寨」,你把我的寨子端了,大不了咱再另立一個山頭。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能被山寨品「深深感動」的中國,沒多少人會認真計較你的前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劉罡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