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太有才 群體中毒成「群體性癔病」

不得不佩服中國官方的素質,凡是無法向百姓交待的事,總能想到讓人哭笑不得的理由遮掩,但卻又總是欲蓋彌彰,讓人唏噓!甘肅68名學生"中毒" 衛生部門稱系群體性癔病。

甘肅省隴西縣一所小學68名學生自4月23日出現不適已10天。2日,隴西縣首陽鎮衛生院和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的診斷均為:群體性癔病症。但至於由什麼引起,還有待相關部門的調查。

這所學校是隴西縣首陽鎮的西三十里鋪小學,4月23日學生們出現症狀後,病情較輕的留在當地縣衛生院觀察治療,10多名較重患者於4月30日送到蘭州治療。

記者2日致電最先介入治療的首陽鎮衛生院院長,他告訴記者,他們當時也沒有檢查出具體病因,後經組織隴西縣衛生系統專家調查,給出的結果是「群體心因性反應」,即一種癔病。

2日,在甘肅省兒童醫院治療的10歲學生陳龍回憶說,23日早晨8點,正在校園做早操的他們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像「農藥」一樣的氣味,回到教室後視力開始模糊,後來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並伴有頭暈、肚子疼症狀。

陳龍的父親對記者說:「當天見到兒子時,他四肢無力、面色蒼白、身體柔軟得像喝醉酒一樣,昨天早晨7點他又發病了」。

甘肅省兒童醫院的一位李姓值班醫生告訴記者,未從患者體內查出「有機磷」這種有毒元素。

「學校四周都是村民的住宅,根本沒有化工廠,最近的化工廠離學校也有三公里之遠」對於孩子反覆發作的病情,陳龍父親疑惑不解。

5月2日,仍有6名重症患者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接受治療,記者在這裡看到,數位小學生仍四肢無力,疲倦、靜默地坐在凳子上打點滴。「他今天發病了一次,其他人沒有」患者楊武貞的父親楊愛平說。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綜合內科主任醫師朱仲德告訴記者,診斷為群體性癔病症。他還表示,今天經過檢查,這些孩子的神經系統都好,但淋巴細胞偏高。

名詞解釋:癔症

癔症一詞的原有註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以鄉村多見。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