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有所不為的美國教育部

 2010-04-29 02: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國直到1980年才有了正式的教育部。在這之前,聯邦政府中有一個叫「健康、教育和福利部」的部門,教育是它的一個分部。1979年10月17日,卡特總統簽署法令,將「教育部」與「健康和人道服務」分開。次年5月4日,教育部正式開始運作。教育部是所有內閣級部中最小的。1995年,僱員約5000 人,與農業部的10萬僱員或國防部的80萬僱員相比,簡直不算什麼。當時美國有7000萬人從事教育工作,教育經費是500億美元,教育部的款項支配只佔其中的8%,美國的大部分教育經費來自地方稅收。

1867年,美國曾設有一個類似教育部的機構,但壽命不長,一年後就降格成為一個「辦事處」。1979年設部,在此期間的111年中,美國不曾有過一個專管教育的「部」。聯邦政府沒有專門的教育部,不等於沒有管教育的政府部門,更不等於沒有教育。美國的教育是由公民社會主導,而不是由政府權力管理或管制的。美國教育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是19世紀初,當時根本就沒有教育部,變革是在州裡由社會的自主、自治、自理力量推動的。

1837年,教育改革推動者曼恩(Horace Mann)被任命為馬薩諸塞州教育秘書,他走遍全州,到處演說,推動免費公立學校,讓原本在家學習的學生到學校,不光學習知識,而且學習公民習慣。 1821年,紐約州Troy市的市民要求教育家愛瑪·威拉德(Emma Willard)建立第一所女子大學,到1872年在校學習的女生總數多達12000名。1837年,俄州的Oberlin學院成為美國第一所男女混合的大學。這所大學是「第二次覺醒運動」的長老會教士們創立的。1829年,豪威(Samuel Gridley Howe)建立了美國的第一所盲校。1930年代,哈佛和達特茅斯學院等長春籐大學開始招收黑人學生。

在美國,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是官僚,而是有社會抱負、公民理想的啟蒙者、知識精英、教育家。同時,民選的立法機構也發揮了很大作用。美國教育的重大政策都是在國會中推動的,如二戰後幫助退伍軍人入學的「退伍軍人權利法案」和1958年為加強國防科學(與蘇聯進行太空競爭)的「國防教育法案」。

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使得教育更注重社會公正,更重視弱勢群體。1965年通過的「中、小學教育法案」配合約翰遜總統提出的「向貧困宣戰」計畫,設立了一系列幫助經濟和文化弱勢兒童的教育計畫,國會為此立即撥款1億美元。福特總統期間(1974-1977),國會又通過「公共法94-142」,規定3 至21歲的殘障兒童和成人必須能在「最不受限制的環境下」接受教育,並作出了許多具體規定。卡特總統期間(1977-1981)設立教育部,其職責就是落實公民權利的教育政策和為有關教育項目撥款。

一直到今天,美國教育部不管考試,不管升學,不管評估,不管具體教學,不管政治思想。它自述的功能只有短短的一句話:「設立與教育有關的聯邦資助項目、執行與私人和公民權利有關的聯邦法規。」這兩項工作都是服務性的,關係到教育的兩個關鍵條件:錢和法規,尤其是與公民權利有關的法規。例如,大學前(K- 12)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不能因為貧富、城鄉的差別有任何損害,入學機會應當公平,不允許入學分數線特別優待某地方的考生,學費資助標準應當公平,保障家長為子女選擇不同學校的權利(如K-12教育有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家庭學校、私助公立(charter)學校,等等),維護教育中立,不能在學校進行宗教、政黨宣傳,等等。

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共和黨的總統競選一直以取消教育部為主要訴求,理由是聯邦政府無權干涉各州和社會的教育事務。里根於1980年競選總統時曾允諾要取消教育部,當選之後,由於民主黨多數的眾議院反對未能實現。1996年,共和黨的鮑勃·多爾在總統競選時,也承諾要取消教育部。2000年,共和黨的競選決策會議再次通過了取消教育部的決定。但小布希就任總統後並沒有延續這一政策,不僅是因為他重視發展教育,更因為這麼多年來,教育部推動公民權利和社會公正的工作已經得到了美國社會的認可。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