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祖笙:溫家寶追憶胡耀邦該有所愧疚

溫家寶在一家常日人民的報紙上刊發了追憶胡耀邦的文章。我讀了這篇文章,對溫家寶多了些好感,覺得他比時下的某些官員更有人性的一面和溫情的一面。那家報紙能刊發這樣的文章難能可貴,讓人覺得它不像過去那般生硬。

我寫過多年的散文隨筆,也在青年時期出版過多部散文隨筆集。我不得不說,單從文本上而言,溫家寶追憶胡耀邦的這篇文章,是一篇不錯的散文,敘人、敘事較為細膩,文字間湧動著作者的真情實感,文筆上也顯得比較講究。

若要「挑刺」,就是文中還有所缺憾,未表達作者該有的愧疚。溫家寶追憶胡耀邦,肯定會有所愧疚,哪怕愧疚之情的表達只是蜻蜓點水,這篇散文在情感上也會有所升華,從而更加貼近讀者心靈。可惜在文中不見這樣的表達。

胡耀邦在任時,中國還沒有網際網路,那時的交通條件和現在相比,也完全不是同一個檔次。胡錦濤和溫家寶要「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應該說更有條件,也該做得更好。但可悲的是,人為的阻隔太多,不易下情上達。

胡耀邦為「儘可能地多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要溫家寶去「做些調查研究」,特地交代:「記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而現在胡溫出巡,或和相關方面打招呼了,不然不會有地方領導的陪同,也不會有媒體亦步亦趨的報導。

胡溫常以這種架勢下去「做些調查研究」,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成為影視基地,是難於「儘可能地多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的。有地方領導在旁,並有媒體「長槍短炮」聚焦,群眾在胡溫「駕到」之時,能敞開心扉的會有幾人?

網際網路在中國快成了區域網。有了「關鍵詞」的過濾,有了密集的刪帖,有了五毛黨昧著良心的說話,有了中文谷歌的避走香江,國內的網路真是夠「純淨」的。民意在國內網路得不到真實的顯現,這該也是相關方面打招呼了。

胡錦濤和溫家寶在網上難於瞭解真實的民意,走出京城「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所去的地方又儘是影視基地,蝸居首都則表現得異常高傲,從來不屑走近來自各省區各階層的冤民,那麼也就只好繼續當聾子和瞎子了。

和胡耀邦紮實的工作作風相比,和胡耀邦真正的貼近民心相比,胡錦濤和溫家寶只能是自愧不如。你們現在有這麼好的工作條件,這般頻繁「加強調查研究,密切聯繫群眾」,中國尚且滿目瘡痍,不堪至此,你們真該感到愧疚!

然而在溫家寶追憶胡耀邦的這篇散文中,讀者竟會讀不出作者一絲一毫愧疚之情的表達,這樣的散文就談不上是上乘之作,因為它對作者的真情實感有所隱瞞,不完全是內心發乎真情的自然流瀉。真的寫作,該是以我手寫我心。

溫家寶還有人性的一面和溫情的一面,這便注定他在追憶胡耀邦時會有所愧疚,而且愧疚還會是多方面的。胡耀邦在任,會讓國人生活得這般艱難嗎?會對冤民一概不管,甚至任由冤民凍死京城嗎?不會!溫家寶想想就當愧疚。

胡耀邦曾向文藝界保證中國以後不會再有文字獄了。可在胡溫任上,文字獄卻在大行其道,而且有人因為撰文,或家破人亡,或遭人毒打。因言獲罪的胡佳重病也得不到保外就醫,黨國準備讓他死在獄中嗎?胡溫不感到愧疚嗎?

溫家寶追憶胡耀邦該有所愧疚!該文若有對愧疚的表達,既無損作者形象,也能讓這篇文字更具感染力。愧疚是良心發現的彰顯,表達愧疚並不是可恥的事,有時反而是人格的一種升華。當今高居廟堂者,需要的正是這種升華!

寫於2010年4月15日(廖夢君同學慘烈遇害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黃岐中學,殺人狂徒在中共治下逍遙法外第1370天!遇害學生的屍檢報告和相關照片是「國家機密」!作家廖祖笙在國內傳媒和網路的表達權被黨天下公然剝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廖祖笙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