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總統座機為何「縫縫補補」一用26年

原因在於政府自我要求要廉潔不願意買,制度也讓他們不能隨意買。

波蘭政府一直不願意國家花費巨資購買豪華專機,這架「圖-154」型座機一用就是26年,去年12月曾進行過大修。波蘭政府官員先前多次討論更換新飛機,但由於缺乏資金沒能實現。(4月11日《東方早報》)

波蘭總統座機遇難消息傳出後,各方都在剖析具體原因,一個細節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就是總統的座機為何能「縫縫補補」一用就是26年?

首先要說明的是,波蘭本身並不算窮。卡欽斯基2005年當選總統後,波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並走在了讓窮人受到恩惠的高福利國家的快車道上。據波蘭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前3個季度波公民人均月收入3077茲羅提,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4%———在經濟危機中,這樣的增速在歐洲可謂是相當亮眼。(2009年12月7日《人民日報》)

但是,富國為何一直沒買新飛機呢?實乃制度使然。波蘭有一部屬一級立法權威級別的《公共資金法》。按照規定,議會設有「最高監查院」,獨立於政府,向議會負責,專管政府財政開支情況,具體負責對政府各部門包括財政部及其下設的稅務、海關等部門和國有企業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除此之外,還有一部《稅務監督法》,專管納稅人上的稅有沒有亂花。這樣一來,《公共資金法》管公共資金、《稅務監督法》管稅,形成了完善的財政監督制度。

也就是說,總統想要花錢,不能隨心所欲,要再三權衡。當然,卡欽斯基一直貫徹「窮人本位」的平民路線,黨派的政治理念更能使節儉的政治主張得到持久的貫徹。

個人經歷的「人氣」積澱、及國家財政制度的宏觀導向,這些成就了卡欽斯基的「窮人之總統」的美譽。他們不是買不起一架新飛機,而是政府自我要求要廉潔不願意買,制度也讓他們不能隨意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左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