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愛知行發布中國城市維吾爾人權報告


中國地圖新疆(圖:法廣)

4月12日,中國著名的NGO北京愛知行研究所發布了《維吾爾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健康、居住及其他人權狀況報告——以北京市的流動維吾爾族為例》的研究報告。這是中國國內第一份由民間主導,就城市流動維吾爾人群生存狀況的綜合性研究。由於文化、語言、信仰等因素,維吾爾人在北京主要是同民族聚居。早期主要居住在魏公村一帶,後來由於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維吾爾人在官方干預之下先後聚居於甘家口、西客站、大興等地,居住日益分散。

4月12日,中國著名的NGO北京愛知行研究所發布了《維吾爾流動人口在城市中的健康、居住及其他人權狀況報告——以北京市的流動維吾爾族為例》的研究報告。

這是中國國內第一份由民間主導,就城市流動維吾爾人群生存狀況的綜合性研究。

由於文化、語言、信仰等因素,維吾爾人在北京主要是同民族聚居。早期主要居住在魏公村一帶,後來由於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維吾爾人在官方干預之下先後聚居於甘家口、西客站、大興等地,居住日益分散。

近年來,北京愛知行研究所在北京維吾爾社群中進行了大量工作,該報告根據這一經驗和調查數據、真實案例,對在京維吾爾人群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詳細描述了記錄。

報告調研顯示,在京的維吾爾人群體存在許多困難,如存在文化適應的問題、受教育水平低、居住條件差、人員流動性大、健康狀況堪憂、兒童和青少年成長問題突出。

愛知行的負責人萬延海表示,近年來,中國城市中維吾爾人群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污名化和歧視待遇」,使這一人群在健康、生活等諸領域面臨日益邊緣化的境地。

在居住方面,除了居住條件惡劣外,在京的維吾爾人的現實困境是,第一很難租到房子,第二,在北京無法入住旅店。

雖然,中國國務院在2008年5月發出通知(《關於嚴格執行黨和國家民族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在執法機關在發放許可證書中,尤其是在車站、機場、碼頭、出入境等安全檢查中,不得歧視少數民族群眾,不得有影響民族關係的言行。

但實踐中,在京維吾爾群體在辦理護照、暫住證等證照時候遇到許多的不便,在「重大活動」如奧運,世博等舉辦前經常被官方排斥。

萬延海認為,「這不僅不利於中國政府民族政策和城市民族工作政策的落實,更不利於民族和諧和社會穩定。 」
報告提出:「第一,消除對維吾爾群眾的污名化和政治恐懼;其二,切實保障維吾爾群眾的平等權利;其三,促進媒體改造」等具體建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