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報導中國學界大量存在的欺詐現象

美聯社報導,中國學界存在大量欺詐現象,包括論文寫作的捉刀代筆、剽竊,以及誇大科研成果,等等。此間學者表示,中國缺少一個開放的評定學術成果的公共平臺。

美聯社這篇以「肆無忌憚的欺詐傷害著中國的研究雄心」的報導說,在中國,有些人靠專門為人寫論文謀生,還振振有詞地說,即使國家領導人也需要別人代寫文章。報導說,一些專家擔心,學術欺詐將妨礙中國成為世界科學界的領袖。

美國俄克拉荷馬中部大學西太平洋研究所所長李小兵教授表示,學術欺詐的原因包括學術評估不合理的量化、做學問的態度不端正,等等:

「有很多原因由於學術評估、還有學位評定等等,現在都量化了。剛才你說數量啊、發表了多少篇論文啊,但是呢又沒有很好的科研的體制、科研的系統,所以呢在很多情況下發的論文不一定就有水平,出版的書也都是為了數量,會出現這些問題。很多情況下又很多濫竽充數或者不夠質量的東西也發表。關鍵就是學術風氣還沒有形成。這個很難哪,這個真是得有一些學者從小做學問,沒有名利、市場價值,就是抱著這本書啃,啃一輩子。過去有什麼陳景潤什麼的,現在這個沒有,現在急功近利。」

紐約城市大學教授夏明表示,中國需要向西方學習,建立開放的學術評估平臺:

「中國學術群體的建設還沒有成熟,在西方(及)整個全球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就是公共的平臺,它有開放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和判斷,最後給科學家授予最高的榮譽,那麼我覺得中國呢現在就沒有這個平臺。」

夏教授表示,學術欺詐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學界的官本位或者大學的衙門化:

「中國人是怎麼樣評價這些科學的成果和它的最高榮譽又是怎麼樣給與的呢?那我覺得最重要的就在於中國的權力結構其實從某種程度上是控制了中國的科學研究的群體。在權力本位的情況下出現了兩個傾向,第一呢當官用手中的權力想更多地去掠奪學術界的榮譽跟頭銜;那麼另外一種現象呢中國的學者呢又以一種官本位的這種心態,很多的學者他就覺得最高的學術榮譽不是在於他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理念或者一個公式,或者解決了一個科學的一個問題有所突破。在中國的大學、學界或者在科研機構你都可以看到學者的最高目標是學而優則仕,都是要當處長,要當校長,或者要當部長。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呢許多的學者對學術爭論的最高榮譽呢,也就是尼採所說的‘快樂的科學’,這是科學家或者學者的應該的最高獎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該說中國的學者呢都沒有樹立這麼一個心態。中國的許多學者在做事情的時候就像國內批評的‘大學越來越像衙門,越來越官僚化、行政化。學者的學風和學問已經越來越浮躁化’。」

美聯社表示,中國官方媒體最近對於有關中國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的數量僅次於美國的報導很為得意,然而實際上這些論文並不是都能經得起推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