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主題歌為何飄不到中國
鮑勃•迪倫是美國「民歌搖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歌曲《答案在風中飄》寫於1962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民歌搖滾」的代表作,被人們奉為爭取民權運動的聖歌。
秦全耀認為,歌詞採用提問的方式,曲調清新自然而又發人深醒,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歌。《阿甘正傳》中的女主角也曾輕彈吉他唱過一曲《答案在風中飄》,十分優美動人。
歌詞: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
才能將其稱作好漢?
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道海
才能在沙灘上入眠?
炮彈要飛多少次
朋友才能將其永遠禁錮?
答案在風中飄搖
答案在風中飄搖
一座山峰能屹立多久
才會被沖刷入海?
那些人還要活多年
才能最終獲得自由?
一個人能多少次扭過頭去
假裝他並沒有看到?
朋友,答案在風中飄搖
答案在風中飄搖
一個人要仰多少次頭
才能望見蒼天?
一個人要有多少隻耳朵
才能聽見民眾呼號?
多少人死後他才知道
無數人的性命已拋?
答案在風中飄搖
答案在風中飄搖
在中國政府拒絕批准在北京、上海開唱後,美國老牌民謠詩人鮑勃.迪倫取消了他原訂在亞洲數個城市舉行的演唱會。
據 《南華早報星期刊》報導,鮑勃.迪倫原本計畫3月在日本巡迴演出後,接著到北京、上海、香港、臺北開唱。主辦這次巡迴演出的臺灣公司Brokers Brothers Herald1月曾宣布,鮑勃迪倫4月8日將到香港演出,不過,之後遲遲沒有進一步搞宣傳。當中國政府沒有批下北京、上海的演唱會日期後,該公司便連帶取 消了其他亞洲城市的演出。
鮑勃.迪倫(Bob Dylan的,1941年5月24日 -),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羅伯特艾倫齊默爾曼),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唱作人,民謠歌手,音樂家,詩人。
迪倫成名於1960年代,並被廣泛認為是美國六十年代反叛文化的代言人。他的一些歌曲,例如「答案在風中飄」(在風中吹)(或譯為「隨風而飄」等),成為在反戰抗議和民權運動中被廣泛傳唱的曲目。直到今天,他仍然是非常有影響力非常受歡迎的藝人之一。他的歌詞包含了政治抗議,社會評論,哲學和詩歌。除了在音樂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繼承了美國傳統的民謠,搖滾樂,鄉村和藍調音樂,甚至包括爵士和搖擺樂。
迪倫於1941年5月24日出生於明尼蘇達州一個名叫杜魯斯的小鎮,他的祖父母是猶太裔的移民,於十九世紀末從立陶宛和烏克蘭移民到美國。他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在收音機前聽廣播裡的藍調和鄉村歌曲中度過,他在高中的時候就有自己的樂隊,他於1958年與高中好友約翰巴克倫在迪倫家中翻唱小理查德和理查德羅傑斯等人的歌曲。他於1959年高中畢業,並前往明尼蘇達大學就讀。他在大學時代,漸漸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學校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並首度以鮑伯‧迪倫作藝名。大學第一年沒讀完,他就從學校退學,但依然留在明尼阿波利斯與那裡的民謠圈內演出。
在1961年的一次從明尼阿波利斯到芝加哥的途中,迪倫改變主意,前往紐約,探望自己的音樂偶像伍迪‧伽瑟裡,並在其面前演出。在一些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小俱樂部中的演出中,他逐漸脫穎而出,獲得了以羅伯特謝爾頓為首的樂評人的好評,並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著名製作人約翰‧哈蒙德所注意,於當年10月與迪倫簽訂了第一份唱片合約,為期五年,並於1962年推出了第一張名為「鮑伯‧迪倫」的同名專輯。這張專輯裡,只有歌曲談紐約是迪倫自己的木本植物與創作作,其餘都是他在格林威治村民謠圈子裡,向其他歌手學來的歌曲。
他於196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自由馳騁的鮑伯‧迪倫》,專輯中十三首歌都是迪倫自己的創作,並因其受到伍迪‧伽瑟裡和喬‧希爾而影響,以演唱抗議歌曲而出名,他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風中飄」,在其後的反戰和民權運動中被反覆傳唱,而很多人也是透過在電影《阿甘正傳》中瓊‧拜亞對這首歌的翻唱而認識迪倫。
迪倫許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為別人的翻唱才廣為人知,例如被人們稱為民謠女皇的瓊‧拜亞與彼得,保羅與瑪麗,不僅翻唱過迪倫的歌曲,更是迪倫的重要支持者和朋友。自1963年起,瓊‧拜亞邀請迪倫與她一起巡迴演出,1963年8月28日,兩人曾於著名的「華盛頓大進軍」這場大規模的民權運動遊行中,演唱只是在他們的遊戲與典當保持在這兩首歌曲獎你的眼睛。正是在這次大遊行中,馬丁路德金髮表了他著名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講。在這個過程中,迪倫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民權運動的代言人,但是他本人卻對此開始反感起來。1963年年底,在肯尼迪總統被刺殺不久之後,他前往接受國家緊急民權委員會的一個頒獎儀式,他帶著酒氣,質疑了委員會的作用。在此之後,他逐漸遠離民權運動和抗議歌曲。
他曾經於1963年和1964年,兩次在新港民謠音樂節(紐波特民歌藝術節)上演出。60年代的民謠音樂界,對於搖滾樂的出現與盛行普遍感到不滿,迪倫卻在1965年7月25日,於當年的民謠音樂節中,第一次在舞臺表演中使用電吉他,在觀眾的掌聲和噓聲中,他僅僅演唱了三首「插了電」的歌曲,隨即被憤怒的聽眾趕下臺,這被認為是其從民謠轉向搖滾樂的轉折點。關於為什麼迪倫要在1965年的表演中使用電吉他,從而讓許多他原來的民謠聽眾認為他是一個叛徒,一直有著多種不同的解釋。但是,這次表演也被認為是民謠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刻,因為它代表著即使是對迪倫這樣的繼承傳統的音樂家來說,民謠再也無法再滿足迪倫的需求了。
1965年迪倫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搖滾專輯「重訪六十一號公路」(重訪61號公路),其中的一曲「像一塊滾石」(如滾石)迅速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二名,英國排行榜第四名,後來並被滾石雜誌列為史上最偉大的歌曲。在專輯出版之後,迪倫開始在美國國內巡演,在這個過程中,仍然有歌迷要求他放棄搖滾樂,改回到民謠的原聲吉他中。
1965年11月22日,迪倫與薩拉勞登(薩拉朗茲)秘密結婚,並於次年產下一女。他們共生有四個孩子,其中最小的雅戈布迪倫(約克柏狄倫)也從事了音樂事業,並成為「牆花樂隊」主唱。兩者於1977年離婚。
1966年春,迪倫開始了自己在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巡演。每次表演通常被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為他使用木吉他的民謠表演,另一個部分則是用電吉他的搖滾樂表演。在巡演過後他回到紐約,但卻依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當年7月29日,他在紐約的伍德斯托克附近駕駛摩托車中,由於剎車錯誤而摔了下來,脖子受傷,暫時地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了一段時間,直到1968年1月20日於伍迪伽瑟裡的紀念音樂會中才再次在公眾面前出現。在六十年代剩下的幾年內,迪倫的音樂則開始向更具思考型發展,並受到了那什維爾鄉村音樂的影響。
當迪倫與與哥倫比亞的第二張合約期滿之後,雙方無法達成新約定,於是他在1973年與格芬唱片簽了一份發行一張專輯的合約,即行星波;為了推銷這張唱片,迪倫於1974年與長年的老朋友的樂隊一起進行北美巡迴演出,巡迴演出結束後不久,與妻子的關係開始惡化。
1977年7月29日,迪倫與薩拉朗茲正式離婚,1979年,迪倫成為一名再生的基督徒(重生的基督徒),影響到他從1979年到1982年的創作,這段時間的三張專輯,慢火車來,保存,愛都帶有濃重的宗教氣息鉛球。
80年代以後,迪倫的唱片得到的評論和市場的反應比較不一。在1985年,他與自己的伴唱歌手卡洛琳‧鄧尼斯結婚,並在此年生下一名女孩。這次婚姻一直持續到90年代早期。1988年他入選了搖滾名人堂。
1988年6月7日,迪倫在美國加州的康科德展開了一場名為永不結束的巡迴之旅,此後以每年一百場上下的次數,在全球各地演出,這場巡迴至今已超過一千九百場。
進入90年代,迪倫出版唱片的速度開始變得緩慢,其中在1992年的作為,對您本人,和1993年的世界中走了錯誤,他重新拾起早期的民謠,翻唱許多並不廣為人知的歌曲。1992年10月16日,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辦了一場紀念迪倫踏入歌壇三十年的演唱會,其中包括尼爾楊(尼爾楊),埃裡剋剋萊普頓(埃裡剋剋萊普頓),前披頭四吉他手喬治哈里森(喬治哈里森)等人均到場表演[3]。1995年,迪倫在MTV的音樂臺錄製不插電演唱會,1997年年初,由於突然心臟病發作,當年的歐洲巡迴被迫取消,但他很快就康復出院,甚至還於當年9月27日,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面前表演。1997年9月30日,迪倫發行了由丹尼爾Lanois製作的時間了心,距離他上一張原創專輯哦慈悲有八年之久。
2005年,曾經導演過「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等影片的導演馬丁斯科西斯執導了迪倫的自傳性電影《沒有方向的家》,講述了從出生到摩托車事故之前的迪倫;片中有大量的訪談與實況演出的影像,包括迪倫當時的親密戰友瓊拜亞,以及1966年5月17日在曼徹斯特那著名的吼聲(猶大!)。
2006年8月底,迪倫發行了他第四十八張專輯「摩登時代」,隨即登上美國排行榜第一名。他的上一張冠軍專輯,是三十年前的「渴望」。
2010年4月,由於中國政府拒絕發出上海,北京的演出許可,迪倫宣布取消亞洲巡迴演唱會,包括香港,臺灣等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