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le)試圖通過將中國本地搜索引擎「外包」到沒有審查制度的香港,以擺脫在中國實行自我審查的惡名,這是解決難題的一種頗具創意的方法。但故事決不會就此結束,而且從中國官員初期的憤怒反應來判斷,最嚴厲的決定尚未做出。
將搜索請求轉至香港有其優點:如果中國當局希望過濾返回到內地的搜索結果,不向自己的人民公開信息,他們就必須自己來干「髒活」。如果說信息透明是對抗權力濫用的一劑良藥,那麼這種方式雖然不起眼,但能讓中國人民對自身自由受到的限制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
谷歌早就應該採取行動。無論導致其改變在華立場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是那一系列廣為人知、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是對審查形勢能有所改善的幻想的破滅,抑或只是由於投入巨資卻鮮有回報而產生的厭倦感——這種進展都值得歡迎。正如谷歌的部分退出戰略所顯示的那樣,它一開始以為自己能夠從內部促成中國網際網路的開放,是錯誤的。
在對谷歌施行任何新的嚴厲制裁之前(無論是嚴格限制或屏蔽香港網站的搜索結果,還是將谷歌徹底趕出中國),中國政府應該三思。中國受益於與世界其它地區的開放網路連接。現在,任何限制網路接入的重大舉措,都可能產生更長遠的影響。網路搜索是網際網路世界的一項重要功能,同時,儘管谷歌用戶數量相對較少,但卻向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傾斜,這一事實顯示了中國網民多麼重視改善獲取信息的途徑。
倘若中國政府貿然行動,外國政府必須表現出一種比以往更為強烈的意願,團結一致,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來支持開放網路。經濟和政治現實都意味著中國自身不太可能讓步。但其壓制性立場為其他政權樹立了一種不可靠的領導榜樣。開放網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受到攻擊。外交與經濟壓力在其它地區或許會更加有效。若要阻止這個世界陷入加強網際網路限制的歧途,現在就必須劃定底線。
- 關鍵字搜索:
- 中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