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擔心在華營商環境惡化

谷歌威脅退出中國案引發各界對外企在中國經商環境的關注。中國官員說,中國仍然致力於為外商創造良好的投資條件,但中國在招商引資方面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說,商務部致力於為外國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服務,幫助外資企業在中國發展,促成多共贏局面。

姚堅在3月16日的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說,商務部長陳德銘本月初和20名大型跨國企業的CEO召開專門座談會。會上得到的反饋信息既有正面,也有負面。姚堅說,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中國由原先的區域總部升級為全球總部,這既是跨國公司全球策略的重大變化,也證明了中國在法制健全、市場潛力、以及高端人材供應等方面跟得上跨國企業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有與會跨國企業代表擔心中國的投資環境是否在出現變化?中國政府的自主創新政策是否會導致忽略外資企業?對此,姚堅說,商務部正在和其它部門溝通和整理,尋求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過去一年裡,很多在華跨國企業高管認為,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出現抬頭。中國舉世無雙的經濟增長和對西方經濟管理模式的質疑為這種趨勢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加拿大魁北克省勒瓦爾大學商學院企業戰略教授蘇展說,中國似乎正在重新評估堅持已久的對外資開放政策,並向扶植國有企業傾斜。比如,中國去年制定的政府採購規則在鼓勵「自主創新」的名義下向本土供應商提供政策傾斜,而今年2月推出的專利法規則有可能會導致國外創新企業成本的增加。

他說:「這幾年,中國政府意識到要在企業增值方面,在效率方面加大力度。所以在對外資政策的調整過程中,攙雜了一些過於政治化和民族主義考慮的東西。」

中國美國商會即將發表一份會員調查報告。預計,在華美國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變化的關注也是報告的主要內容。在此之前,華南美國商會在其剛剛發表的2010年華南經濟情況特別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的法律法規被受調企業認為是將來要面對的首要挑戰,同時也被排在2010年諸多經濟不確定因素的首位。

企業戰略專家蘇展認為,2009年外資企業在中國遇到的困難除了來自於中國政府對外資的政策調整外,也包含了中國經濟環境變化等其它因素。他說:

「中國現在存在隱性通貨膨脹。外國企業在中國大的城市裡邊租用辦公用地的成本都漲的很快。2008年實施的勞動法帶來的企業直接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都不是百分之5或者百分之10,而是兩位數,百分之20幾的增加。」

華南美國商會公布的對大約4百家美國在華企業的調查表明,過去一年裡,儘管華南地區由於出口收縮而遭遇大範圍企業裁員和倒閉,但仍有大約5成的受調企業認為中國的商業環境「有所改善」。不過,也有大約百分之9的企業認為中國營商環境去年出現了惡化。

總部設在北京的商業諮詢機構英特華諮詢公司(InterChina Consulting)高級顧問戴維·霍夫曼(David Hoffman)認為,中國經濟不同部門復甦進程的差別也是外國在華企業對營商環境感受不同的原因。他說:

「 一些領域的復甦要快一些。所以,如果這些企業不僅僅是面向出口市場的話,它們在過去一年裡很可能從中國經濟的復甦中獲益。中國基礎建設投資,乃至整個經濟刺激計畫給面向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的公司提供了很多機會。但如果你是一家設在廣東,單靠海外市場的製造業企業的話,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中國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近年保持了總量持續增長的勢頭,但是外國直接投資佔GDP的比重卻逐漸下滑。1994年,這個比重為百分之6。2009年,外國直接投資GDP佔比僅為百分之1點8。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說,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會按WTO規則來對待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凡是在中國設立的企業,都是中國企業。只要他們在中國納稅、雇佣當地員工、在當地進行研發、符合相關政策的話,中國刺激經濟的政策對外企同樣適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