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家有幼年子女的英國帥哥名廚奧立佛誓言改革英國公立學校的營養午餐,在校園大力推動「好好餵我」運動,廣受各界側目。
學童營養午餐在歐洲主要國家,各有千秋,但「吃什麼」、「如何吃」,也愈來愈受到重視。
義大利是歐洲主要國家中,最早在校園中推廣有機食物的國家,以當地和時令農畜產品為主,製作學校營養午餐。
義大利《財經報》倫敦特派帕拉斯表示,目前已有超過50%的義大利學校供應有機營養午餐。最近威尼斯的家長要求學校為學童準備有機、慢食的營養午餐。即使經費緊縮,威尼斯市政府仍然通過預算。
帕拉斯認為,食物是義大利生活和文化至為重要的一部分,學校的營養午餐,更不容許打折扣,「即使是最簡單的義大利面,也要以時令食材製作。」法國同樣重視飲食,校園營養午餐強調「百分之百法國食物」。每週一,學校把全周的午餐菜單張貼在公布欄。不但每週沒有一天重複,甚至兩個月的三十二天裡,可以每天的菜色都不同。
法國學童午餐可不隨便,包括了前菜、沙拉、主食、起司和甜點五道。時間一到,喧嘩的孩子都要安靜下來,聽老師宣布午餐內容,每個孩子都要坐在餐桌前把每道食物吃完。因此法國孩子從小就知道,吃飯是件嚴肅的事。
不但如此,配合每天的午餐,學校還提供家長「晚餐建議」。例如,中午吃了火雞、法式黃瓜、法式楊梅蛋餅,學校便建議晚餐吃通心粉、綠色豆類和水果沙拉。
相較之下,英國公立學校的營養午餐,品質和平衡上都差一大截,最常見的是薯條、香腸、炸雞等高卡路里油炸食物,和水煮青菜或豆子,甜點是高糖牛奶巧克力,或奶油麵包布丁。
奧立佛的「好好餵我」運動,便是主張把垃圾食物掃地出門,推廣低糖、低鹽、低脂,少油炸多果蔬,確保學童每天吃兩份蔬果的名副其實營養午餐。
工黨政府全力支持奧立佛的校園飲食改革,可惜學童和家長多不買帳。英國人、尤其是一般藍領階級,口感以油炸和重甜為主,沒有吃青菜水果的習慣。面對通心面、沙拉、無鹽堅果等清淡飲食,學童說吃了「想吐」,家長則說,「這種我們都不想吃的食物,怎麼叫孩子吃。監獄裡的食物都比學校可口。」英國政府投注大筆預算改革營養午餐,結果不盡理想。一份最新報告指出,英國幼稚園提供的食物仍然不健康,以致每四個英國兒童中,便有一個小胖子。
在德國,學童仍以返家吃午餐為主。讓孩子留在學校吃午餐,仍是一項新實驗。但愈來愈多德國婦女進入職場後,學童留校午餐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歐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